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BRSV 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感染率差异较大。在我国,BRSV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9.6%。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亚科病毒,是一种引起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动物中主要感染牛,也感染绵羊、山羊、猪和马。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1 流行范围
BRSV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目前,美洲、欧洲和亚洲均有从牛体分离出本病毒的相关报道。北美地区BRSV的流行感染率差异较大。美国20世纪70年代成年牛中BRSV感染为67%;后有报道称,具有BRSV特异性抗体的牛达81%。南美地区BRSV的血清流行率要高于北部地区,这可能跟两地接种疫苗的方式不同有关,也可能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在加拿大,BRSV感染的总发生率将近36%。瑞典的研究显示牛奶中BRSV抗体的检出率在41%~89%之间。在非洲(如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家)。BRSV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在亚洲,土耳其的BRSV血清检出率为43%,也较高。
在我国,研究人员也已分离到BRSV,这说明BRSV的感染在国内也是普遍存在的。王炜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BRSV 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9.6%,该阳性率与其他国家具有相似性。
2 传染源
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家畜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研究人员认为,未表现临床症状的感染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它们携带的病毒可能引起疫情在牛群中暴发。
3 易感动物
在动物中主要感染牛,犊牛易感,也感染绵羊、山羊、猪和马。集约化养殖的刚断奶犊牛或青年牛多发。6月龄内的牛感染BRSV会引发急性呼吸道疾病。恶劣养殖环境、长途运输和过早断奶等应激会促进本病的发生,若继发细菌感染则死亡率会大幅提高。BRSV的发病率与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占乳牛呼吸道疾病的60%。目前研究认为,牛是BRSV的自然宿主。
4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病毒经呼吸道侵入易感牛体内。牛暴露在BRSV气雾中2d病毒开始从体内排出,直到11d为止。不同牛群之间,BRSV较难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外引牛只时带入感染BRSV的牛是引起牛群感染BRSV的主要因素。但已有报道,在牛胚胎血清中检出BRSV抗体;因此,BRSV也存在先天性传播的可能。另外,未做好预防性的消毒工作,随意让外来人员进入农场参观也是促使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5 临床症状
本病感染后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潜伏期为2d~5d。BRSV感染上呼吸道时表现为咳嗽,鼻及眼有分泌物。当严重感染时,病畜表现为厌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急迫、泌乳奶牛产奶量下降、咳嗽、流鼻液、流泪以及流涎等。
6 诊断
由于本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诊断该病需将流行病学、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方法相结合。目前,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方法、病毒抗原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用ELISA方法对血清进行抗体检测。该方法简洁快速,深受研究者欢迎。近年来,通过检测BRSV的特异性基因来诊断疾病的方法也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7 防治
7.1 治疗
目前,市面上仍没有对抗该病毒的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如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控制过敏反应。还可使用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特别是外源性干扰素,雾化吸入和滴鼻法较肌注效果更优。由于没有特效药;因此,及时淘汰阳性牛是降低该病损失的最有效方法。
7.2 预防
免疫接种是预防病毒性疫病的最有效手段。虽然近年来BRSV疫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接种BRSV减毒活疫苗后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从而减少牛场经济损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内还没有有效预防BRSV的疫苗上市。欧洲一些国家批准了减毒灭活苗Rispoval应用,美国应用BRSV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组成四联减毒活疫苗预防该病。
7.3 综合预防措施
牛场的严格管理和消毒是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要每日清理牛舍地面及运动场的粪便,严格消毒场区、用具、工作服等。经常观察牛群状态,发现疑似病牛立即隔离或淘汰。外引进牛只必须严格检疫、隔离,确诊无病后才能入群。即通过消灭传染源和阻断传播途径的方法预防该病。
(王瑞 姚学军 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刘艳霞 阚纯利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防疫站;见满振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防疫站)
上一篇: 实验室消毒方法与效果评价
下一篇: 奶牛不同阶段饲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