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王树华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要:为研究规模化猪场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 90 头 4 月龄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初产母猪,随机分为智能化组、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每组 30 头母猪, 测定初产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情期受胎分娩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提高 10 个百分点 (P<0.05 ),比限位栏组提高 16.66 个百分点 (P<0.01 );窝产仔数、 窝产活仔数、 初生窝重、 泌乳力、 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分别提高 0.53 头、 0.81 头、 2.81 千克、 8.78 千克、 1.14 头和 9.42千克(P<0.05 ),比限位栏组分别提高 1.01 头、 1.33 头、 4.86 千克、 12.92 千克、1.68 头和 10.89 千克(P<0.01 );育成率, 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分别提高 3.9 和 6 个百分点 (P<0.01 ) ; 返情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降低 3.96 个百分点 (P<0.05 ),比限位栏组降低 11.36 个百分点 (P<0.01 ) ; 母猪淘汰率, 智能化组为 13.33%,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均降低 3.34 个百分点 (P<0.05 )。智能化饲喂显著提高母猪情期受胎分娩和繁殖性能,降低返情率和淘汰率,提高其生产性能。关键词:饲养工艺模式;智能化饲喂;初产母猪;生产性能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养殖规模逐渐变大,从传统的养殖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便于管理, 应用了高床产仔、 保育猪网上饲养, 怀孕母猪群养群饲或在限位栏中饲养, 为管理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但是怀孕母猪群养群饲易造成母猪过肥或过瘦, 体况差异过大; 限位栏饲养, 易造成母猪体质下降, 肢蹄病、 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增多, 直接造成母猪繁殖力降低, 淘汰率升高。外源洋种母猪年可提供商品猪 22~26 头, 欧美国家大多可达到此水平, 一些猪场甚至超过了 26 头, 母猪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2006 年疫病肆虐前, 我国的母猪年可提供商品猪 16 头左右[1]。母猪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的使用在同等产能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母猪的存栏量, 节约饲料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智能化饲喂管理就是通过母猪佩带的 RFID 电子耳牌对母猪个体进行识别和区分[2], 并根据母猪的怀孕日程和体况,结合环境温度自动确定母猪每天应采食的饲料量, 实现了群养母猪内的单体准确饲喂, 使个体化的饲养管理成为可能,保留丰富多样的母猪行为特性, 提高其生产性能。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 2011 年 3 月 16 日至 9 月 21 日在山西省繁峙县晋峰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
1.2试验设计
选择 90 头体重相近的 4 月龄长大二元后备母猪, 随机分为智能化组、 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 每组 30 头。 智能化组将安装存有该母猪所有的个体生物档案信息芯片 (耳牌号、 配种与否、 妊娠期等 ) 耳牌的 30 头母猪饲养在安装有智能化母猪饲喂管理系统的圈舍中,根据芯片中储存的信息决定一天投料量, 吃完料后, 种猪进入分离器; 圈舍 95 米2, 运动场为 84 米2。群养群饲组母猪每 5 头饲养在 10.5 米2的圈舍中。 限位栏组母猪配种后单独饲养在长 2.1 米、宽 0.6 米的限位栏内。预试期 7 天, 正试期 182 天。
1.3饲养管理
试验开始时后备母猪早晨空腹称重,连称 3天,配种时再次称重。采用重复配种的方法在后备母猪第 3 次发情期进行配种。母猪预产期前 7 天进入产房。每组都装有自动饮水系统, 饲料成分一致,饲喂量相同。仔猪 21 日龄断奶。
1.4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饲养方式对母猪配种时体重的影响,由表 1 可以看出, 始重, 3 组差异不显著。配种时体重, 智能化组为 131.86 千克, 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分别提高 15.34 和 13.26 千克 (P<0.05 ) 。 智能化组配种时体重较一致, 变异系数小为 9.31%; 而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配种时体重整齐度差,变异系数较大, 分别为 22.04%和 20.84%。
2.2不同饲养方式对母猪受胎分娩率和返情率的影响,由表 2 可以看出, 情期受胎分娩率, 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提高 10 个百分点 (P<0.05 ) , 比限位栏组提高 16.66 个百分点 (P<0.01 ) 。返情率, 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降低 3.96 个百分点 (P<0.05 ) , 比限位栏组降低 11.36 个百分点 (P<0.01 ) 。
2.3不同饲养方式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由表 3 可以看出, 窝产仔数、 窝产活仔数、 初生窝重、 泌乳力、 窝断奶仔猪数和 21 日龄断奶窝重,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分别提高 0.53 头、 0.81 头、2.81 千克、 8.78 千克、 1.14 头和 9.42 千克 (P<0.05 ) ,比限位栏组分别提高 1.01 头、 1.33 头、 4.86 千克、12.92 千克、 1.68 头和 10.89 千克 (P<0.01 ) 。育成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分别提高 3.9 和6 个百分点 (P<0.01 ) ; 群养群饲组比限位栏组提高2.1 个百分点。母猪分娩产程,智能化组为 2.35 小时, 比群养群饲组缩短 1.51 小时 (P<0.05 ) , 比限位栏组缩短 2.93 小时 (P<0.01 ) ; 群养群饲组比限位栏组缩短1.42 小时。
2.4不同饲养方式对母猪断奶后发情率的影响由表 4 可以看出, 断奶后 4~7 天发情率, 智能化组为 82.14%,比群养群饲组提高 10.14 个百分点(P<0.05 ) , 比限位栏组提高 16.93 个百分点 (P<0.01 ) 。断奶后 21 天发情率, 智能化组为 3.57%, 比限位栏组降低 9.47 个百分点 (P<0.05 )。
2.5 不同饲养方式对母猪淘汰率的影响由表 5 可以看出,母猪淘汰率,智能化组为13.33%, 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均降低 3.34 个百分点 (P<0.05 ) 。
3讨论
3.1采用智能化饲喂系统能有效提高母猪受胎分娩率、 窝产仔数、 窝产活仔数、 初生窝重、 泌乳力、 窝断奶仔猪数和 21 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 降低母猪返情率和淘汰率。
3.2智能化饲喂系统相对增大了猪的运动空间, 运动量增加使骨骼发育与肌肉的发育同步进行,四肢健壮, 肢蹄病减少; 并且群体可随意组合, 自由分群,提供了适宜的群居环境,减少了母猪的争斗行为和环境的应激, 降低了血清皮质醇浓度[3], 避免了限位栏饲养造成的刻板行为、 神经官能症等, 健全了母猪的行为, 使母猪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2]。
3.3智能化饲喂系统是根据每头母猪的怀孕日程和体况, 结合环境温度自动确定母猪每天采食量, 实现了群养母猪内的单体准确饲喂;避免了群养群饲造成的弱肉强食, 母猪更容易保持良好均一的体况。
上一篇: 猪冷冻精液技术操作规程
下一篇: 京津冀地区猪群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