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杨柳平 普洱市畜牧工作站
瓢鸡是镇沅县的一个优良地方鸡种, 具有无尾锥骨、 尾棕骨、 尾脂腺、 主尾羽、 覆尾羽下垂形似葫芦瓢的“四无” 特征。2006 年畜禽遗传资源摸底调查时仅有 201 只, 濒临灭绝, 因此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通过畜牧部门开展保种宣传和技术指导, 2007 年末饲养量增至 1 086 只, 2009 年初专项调查时田坝乡达到 3 400 多只,6 月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09 年 11 月通过了国家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年末共有 8 个乡(镇)131 个村民小组 413 户农户饲养瓢鸡 6 800 羽(其中田坝乡达 3 446羽)。2010 年瓢鸡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11 年,经保种区各乡(镇)畜牧兽医部门认真统计, 保种区原种瓢鸡饲养达 33 000 只, 核心群达 16 640 只。2012 年瓢鸡存栏已达 102 024 只, 摆脱濒危物种的边缘。
1 2006—2012 年镇沅县瓢鸡存栏及分布情况
从表 1 可以看出, 2006 年存栏全县 7 个乡(镇)合计 201只, 主要集中在田坝乡。2007 年末饲养量增至 1 086 只, 在2006 年的基础上增加 885 只, 增幅达 440. 29%, 其中和平和振太两个乡(镇)也实现了零的突破。2010 年全县瓢鸡存栏达到 21 352 只, 以恩乐镇饲养量最高, 已突破万只。到 2011 年, 恩乐镇达 17 184 只全县保种区原种瓢鸡饲养达 30 264 只, 核心群瓢鸡达 16 640 只, 在2010 年的基础上增加 8 912 只, 增幅 41. 74%.2012 年瓢鸡存栏已达 102 024 只, 摆脱了濒危物种的边缘。
2讨论及分析
2. 1政策支持
1980 年镇沅县畜禽资源调查队在九甲乡首次发现该品种, 当时总存栏约 300 只。2006 年再次进行遗传资源普查时仅存 201 只, 濒临灭绝, 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瓢鸡逐年发展。
2. 2项目拉动
2010 年以后, 开展实施保种项目, 在镇沅县筹建瓢鸡保种场, 划定田坝乡、 恩乐镇、 按板镇、 勐大镇、 古城乡 5 个乡(镇)为瓢鸡保种区。建立保种养殖户, 2010 年以来, 市、 县两级累计扶持瓢鸡保种养殖户 200 户, 每户新建或改扩建鸡舍 50 m2以上, 围栏 100 m2以上, 饲养瓢鸡 100 只以上, 保种区原种瓢鸡饲养达 33 000 只。开展初步选育工作, 要求瓢鸡与有尾鸡进行隔离饲养, 最终形成专业瓢鸡养殖大户。通过项目实施, 让瓢鸡保种工作得到很好的提升, 既保证了保种工作, 又开展了瓢鸡繁殖技术推广, 加快了瓢鸡选育提纯进程。开展瓢鸡小群家系选育和家系间杂交选育, 全面提升了瓢鸡的进展速度。
2. 3特性鲜明、 肉品质好
瓢鸡, 俗名闭毛鸡。其独特之处在于无“尾巴” , 即“无尾锥骨、 尾棕骨、 无尾脂腺、 无主尾羽、 覆尾羽下垂” , 体驱前高后低, 臀部丰满, 形似葫芦瓢状, 羽毛光滑亮泽, 外观漂亮,故人们称其为 “瓢鸡” 。根据其生产性能表现, 瓢鸡属肉蛋兼用型鸡, 是我国稀有的地方特色鸡种之一。成年母鸡体重1. 8 ~2. 8 kg、 公鸡 2. 36 ~3. 2 kg。其肉质细嫩、 肉鲜味美、 营养丰富, 肉质比当地一般土鸡更好, 深受市场欢迎。农家饲养的瓢鸡一般 160 日龄可上市, 每千克 100 ~150元, 是一般农家土鸡价格的 3 倍左右, 养殖效益明显, 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开发价值较大。
上一篇: 大河乌猪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探讨
下一篇: 云南峨山县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