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鲍杰 王小军 郭盼盼 梅凡 史卫 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005 年我国实施了兽医体制改革,提出要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 2007年修订的 《动物防疫法》确定了执业兽医的法定资格。实施执业兽医制度是顺应国内外兽医工作发展的需要,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动物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执业兽医管理体制,引导执业兽医事业健康发展,是落实国家兽医体制改革精神的重要体现。
1 北京市执业兽医发展历程及现状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种用动物、经济动物和伴侣动物在动物饲养业中的占有率逐年加大,尤其是宠物饲养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据资料统计,北京市注册犬在过去七年中增长了一倍多,2006年为 53 万余只,2012 年为 110 万余只。随着动物饲养结构的变化,动物疫病预防、治疗及动物保健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同时也对从业兽医的诊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规范兽医从业行为,2001 年北京市农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动物诊疗机构和从业兽医管理的通知》,实行兽医执业资格认证制度,规定从业人员需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并注册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2002 年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将从事宠物诊疗活动的兽医作为一项新职业,定为“宠物医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此,北京市执业兽医管理体系形成并逐步完善,为全国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提供了重要借鉴。2009 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在河南、黑龙江、广西、重庆、宁夏五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后,北京市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结合现有的执业兽医管理体系,积极策划执业兽医管理体制,2010 年按时启动了执业兽医资格联考。 2406人参加了考试,628 人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589 人取得了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2011 年, 661 人达到执业兽医师分数线, 通过率 27%, 482 人达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分数线,通过率 20%; 2012 年, 518 人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424 人取得执业助理兽医资格, 总体通过率达到 42.84%。 三年考试通过率在全国位居前列。
2 工作做法
2.1 建立执业兽医精细化管理机制 在我市实施畜牧兽医精细化管理工程基础上,围绕执业兽医管理职能职责,剖析执业兽医管理内涵和管理形势,评估管理风险点,制定工作目标、风险应对措施和考核指标,建立了执业兽医考试档案、注册信息档案和诊疗行为监督档案等管理档案。编写《精细化管理手册》,明确执业兽医资格审查、考试、信息备案、 监督管理等程序和责任主体等内容, 做到 “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程序严格、执行有力”,建立了执业兽医“职能职责精细化、岗位标准精细化、考核指标精细化”的管理机制。
2.2 开通执业兽医信息服务平台 在北京市农业局网站设立了“执业兽医”专栏,专栏建立了热点信息、政策信息、考务动态、考试指南、执业管理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查询等 7 个板块宣传执业兽医相关政策、法规、报名、考试、注册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内容及动态信息,为社会提供查询、了解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情况。
2.3 精心组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为确保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顺利开展,每年提前 3 个月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成立考试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
2.3.1 宣传动员 开展执业兽医制度宣传月活动,通过媒体、网络和报纸宣传执业兽医制度、报名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印发 《考务工作实施方案》 、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涉及的网上报名、现场审核、考务培训和安全保密等一系列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及各项工作完成时限,动员相关人员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筹备工作。
2.3.2 组织实施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重点做好考试信息公布、资格审查、考务保障和现场考试等工作。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布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报考地点、报考条件、报考方式、考试内容、成绩查询和咨询电话等事项。组织考生现场或网络报名、资格审查及复审。2010—2012年经复审符合考试资格人数累计 7293 人,2010 年2645 人,2011 年 2449 人,2012 年 2199 人。协调保密、公安、卫生、交通、电力和通信等部门,做好试卷保密、安全保卫、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成立考务、应急保障、后勤保卫、试卷保管和巡考等工作小组,对巡考员、机要员和监督员等考务人员进行考务规则培训。考试现场安排巡考员对考务人员履责情况、 考场秩序等情况进行巡视监督,加强考场纪律管理。
2.3.3 总结分析 考试结束后,组织各工作小组全面总结考试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典型经验,分析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为下一年考试奠定基础。
2.4 完善执业兽医注册制度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或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后,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当向注册机关注册或备案。执业兽医注册是兽医从业的一项行政许可行为,落实执业兽医注册制度是做好执业兽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保障。
2.4.1 注册机构及注册期限 2011 年北京市农业
局下发了《关于执业兽医注册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师注册和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工作,规定了动物诊疗从业人员申请注册的具体时限,2011 年 1 月 1 日后申请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必须取得执业兽医资格;2011年 1 月 1 日前已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在 2013 年12 月 31 日前必须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否则不得从业。这一规定既给动物诊疗从业人员较宽裕的缓冲时间,又督促其尽快取得执业兽医资格,有效促进了执业兽医制度的建立。
2.4.2 注册与备案 在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管理工作中做到“四统一”:统一审核程序。制定了注册申请材料受理、审核、时限等。统一申请表格。制作了执业兽医注册申请表、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申请表等样本。统一发放管理。执业证书由北京市农业局统一印制,发放至各区县,各区县设立专人管理执业证书,负责证书的申领、收回、注销和统计等管理工作。统一填写规范。起草了《兽医师执业证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填写规范》,要求规范填写执业证书。
2.4.3 信息管理 以执业兽医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做好执业兽医注册信息的录入、审核、通报。区县兽医主管部门录入执业兽医基本信息和执业活动年度报告上报情况。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通过系统收集执业兽医基本信息、执业活动定期报告情况,在监督执法中对信息进行核对,并将违法违规行为录入到诚信记录中。市农业局定期汇总各区县录入的注册信息、年度报告和违法行为等情况,对未执行年度报告、注销执业证书等情况的执业兽医信息向全市职能部门进行预警通报,采取跟进措施加强管理。
2.5 推进执业兽医诚信自律体系建设 北京市以规范行为为核心、以从业准入为抓手、以诚信记录为载体、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引导执业兽医树立诚信理念,强化自律意识,构建执业兽医依法执业、规范从业、优质服务的诚信自律体系,以此塑造执业兽医良好形象。一是将执业兽医诚信记录录入执业兽医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兽医行业人员记录查询系统,促进执业兽医诚信自律。二是收集整理执业兽医信用信息,参考诚信记录,定期监督执业兽医从业行为,督促提升兽医服务质量。三是鼓励支持行业协会,2002 年北京市多家宠物医院执业兽医倡议成立协会,自发组建筹备委员会,2007 年在北京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审批许可,成立了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定期开展医德教育、职业培训和诊断技术等学术交流会议,宣传政策法规、交流经验和培训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执业兽医的技术水平,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促进国内外小动物诊疗行业的技术交流,强化行业自律与合作。
2.6 健全执业兽医监督机制
2.6.1 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 从动物诊疗机构、 动物饲养场入手, 规范动物诊疗和疫病防治行为, 进而推动执业兽医从业行为监管, 在日常监督执法中按照“风险分级、量化监督、档案管理”的监督模式, 根据诊疗机构的接诊数量、动物饲养量、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和执业兽医人员资质等情况, 设置风险因子和风险系数, 按照风险级别由高至低分为 A、 B、C 三个级别, 结合区域监管对象分布等综合情况, 确定量化监督指标, 实施日常监督。依据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和多发性违法行为, 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全市联动集中整治违法行为, 形成高压执法态势。 2012年开展了查处不使用病历或处方笺、 未公示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未经执业兽医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等三个专项活动, 共处罚36起, 有效遏制了 “无证行医”“借壳行医”等行为。
2.6.2 宣传告知与监督执法相结合 目前, 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执业兽医认知度不高。有鉴于此, 一方面, 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以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执业兽医管理法规和安全使用兽药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提高社会对执业兽医的认识,增强执业兽医法律意识。另一方面, 通过网络、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在动物诊疗机构悬挂公示牌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2.6.3 服务引导与监督管理相结合 执业兽医队伍是我国兽医体系的主力军,事关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事关兽医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执业兽医队伍存在专业技术低、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对这些不足之处,要在监督管理中加强对执业兽医的服务和引导。具体做法是:鼓励乡村兽医、村级防疫员和饲养场兽医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引导其积极学习兽医理论知识,告知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协调处理动物诊疗纠纷,结合医疗纠纷中暴露的问题,指导执业兽医改正不规范行为,合理避免医疗纠纷,2012 年北京市协调处理动物医疗纠纷 40 余起。
3 存在问题
3.1 执业兽医人员数量存在较大缺口 按照《动物防疫法》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均应该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目前,北京市有动物医院 299个,动物诊所 64 个,养殖场 2500 余个,而取得资格证书的执业兽医师只有 1789 名,执业助理兽医师 1485 名。执业兽医人员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3.2 继续教育难以执行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但是,目前执业兽医参加继续教育需要自行支付培训费、占用工作时间,多数人没有积极性参加。
3.3 岗位分配不均 通过本市近 3 年执业兽医考试和注册情况显示, 执业兽医岗位分配极其不均衡,从事宠物诊疗的执业兽医人员明显多于其他岗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宠物诊疗行业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吸引了大批人才;其次是从事宠物诊疗人员多数是高校毕业生,学历、个人素质整体高于饲养场兽医、乡村兽医,较容易通过资格考试。
4 建议
4.1 提高兽医教育水平 兽医专业院校要做到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并重, 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为养殖场兽医、乡村兽医、村级防疫员提供兽医教育机会和扶持。
4.2 执行临床技能考试 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考试,而临床技能考试尚未执行,随着执业兽医考试制度的推行,执业兽医数量基本满足实际需要,应适时执行临床技能考试。
4.3 完善立法 应完善继续教育、会诊、诊疗纠纷技术鉴定等立法,推进执业兽医立法进程,为执业兽医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上一篇: 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现状
下一篇: 天津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