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养殖业标准化管理策略的探讨

养殖业标准化管理策略的探讨

刘世麟 邢台市农业局畜禽改良站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养殖业也慢慢成为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一个国家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评价该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依据。依据我国农业部的统计,自2011年以来,我国畜牧业产值持续上升,已超过农业总产值的45% ,并且预计还会增长。为了更好地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就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 畜牧养殖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1 养殖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养殖业中很多标准未得到及时的修订、完善。其中,有很多技术方法落后,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养殖业的标准大多集中在产前、产中环节,缺乏产后标准体系。如,畜产品的分类、加工以及包装等环节标准不多,严重影响着我国畜产品的质量[1]。另一方面,畜牧养殖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较低,监管力度不到位,其质量好坏无人询问,常常是不分质量好坏同等价格,并且对劣质产品的生产人员以及违规用药人员处罚不到位,缺少必要的奖优罚劣的管理制度,很多企业与养殖户心存侥幸。
1. 2 养殖业标准化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存在长期农产品紧缺的国情,人们习惯把目光投放在提高畜产品的产量方面,忽视对养殖业的标准化管理,这种思维定势影响了畜牧业标准知识的普及。现阶段,我国有关农业方面的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播给广大农民,而养殖业的生产方式也未得到根本改变,其标准化生产较低,存在着很严重的重视制定,轻视实施的不良现象。
1. 3 现行养殖业标准和国际标准衔接不紧密
现行的养殖业标准基本上都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制定的,这些标准大多没有和国际标准接轨。甚至某些标准,如,检测方法等,多数只有行业标准,还未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所以,当前畜牧养殖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制约着很多畜产品的对外交易。


2 加强养殖标准化管理的策略
2. 1 完善养殖业标准体系
    至2005年,我国已经制定出有关养殖业国家标准348项,其行业标准已达到299项,基本上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龙头,行业标准为主体,辅之以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全国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由此可见,我国养殖业标准化取得的巨大成绩,这也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养殖业标准的数量、标准技术水平来看,都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养殖发展的规模、产品贸易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3]。一方面,养殖业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内需,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而要实现其标准化管理,必须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养殖业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对养殖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管理兽药,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违禁的药物。倡导健康养殖理念,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综合发展的道路。
2. 2 加大力度宣传养殖业标准化管理的知识
    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才能慢慢转化为生产者的自觉行为意识,发挥长期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标准化对于很多养殖业生产人员而言,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物,很多基层从事养殖业的科技人员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并且标准化的意义也未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所以,养殖业标准化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电视以及报纸等各种宣传途径,通过各种新闻媒介、科技项目,加大力度宣传普及养殖业标准化管理的知识,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4]。然后充分发挥相关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调动所有积极的因素,开展畜牧养殖兽医标准化的培训工作,提高各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此外,也可以发展畜牧兽医标准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以进一步扩大服务的覆盖面,真正落实养殖业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2. 3 实现国内养殖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
    由于我国养殖业标准化程度发展较晚,很难和国家标准接轨,这样在国际养殖业标准的限制之下,处于被动发展地位。如果依据现今的标准生产出来的很多产品都不会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故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国际养殖业的标准,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实现国内养殖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让国内的畜产品更快走向国际市场。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政府以及养殖业相关人员只有不断完善养殖业标准体系,加大力度宣传养殖业标准化管理的知识,实现国内养殖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才能进一步通过市场营销树立起具有特色的畜产品品牌,带动养殖业的标准化发展,满足现代人们对品牌畜牧产品的需求。

上一篇: 槲皮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 绵阳市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