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吕智超 徐日福 张云影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
1、近年来我国蛋鸡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蛋鸡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虽然起步较晚, 但其发展迅速, 从 1985 年开始, 禽蛋产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长期以来始终保持世界首位。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 我国蛋鸡产业已基本完成良种化、 专业化、 设施化、 市场化的演进,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内分工体系, 甚至一度成为畜牧行业专业化、 设施化和高效生产的典范, 并且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国际粮农组织(FAO)的统计, 我国鸡蛋产量在2007 年即已达到2 200 万 t 左右, 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 40% 以上。按同期人口计算, 我国人均鸡蛋年占有量达 16. 5 kg 左右, 相当于基本保障 1人1 天1只鸡的产蛋消费水平。2010 年中国鸡蛋产量已达2383万t, 约为美国产量的 4. 4 倍, 印度的 7. 0 倍。人均约 17. 8 kg, 远高于世界人均 9. 3 kg 的占有水平, 在世界排名第三, 排名第一的是墨西哥 21. 9 kg,第二是日本 19. 7 kg。2008— 2012 年这 5 年, 从国外引进祖代蛋种鸡, 分别是 45. 9 万、 34. 2 万、 37. 9 万、29. 7 万和 21. 6 万套, 但是国产祖代鸡却从 2009 年以来大幅增长, 2010 年即超过进口祖代鸡数量, 尽管进口祖代鸡数量不断下降, 但国产祖代鸡的数量却在稳步增长。所以 2013 年的发展, 仍会以超量的祖代鸡存在为最大特征, 惨烈的竞争不可避免。2010、2011 和 2012 年都是春低秋高, 前半年赔, 后半年赚。下半年进鸡多, 上半年行情下去后, 鸡民快速淘鸡, 致使行情在下半年出现反转。而 2012 年全年进鸡较少, 比 2011 年相对进鸡要少 10%以上。如今, 我国蛋鸡行业仍以小规模养殖方式为主,可以说, 这种养殖模式已经高效运行了近 20 年, 总体看来, 比较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生产水平和小农经营体制下的生产习惯, 同时也符合行业内从业者的资本能力。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和经营模式, 在 20 世纪80—90 年代为促进我国蛋鸡产业发展、 增加鸡蛋产量、 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进入21 世纪, 蛋鸡养殖规模有所提高, 500 只以下小规模养殖户养殖量仅占总饲养量的 8% 左右, 但 1 万只以下规模的饲养户比例还比较多, 大约占我国蛋鸡饲养总量的 60% 左右。小规模饲养造成产品不易标识,可追溯性差, 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在加入 WTO 后的国际化大背景下, 这种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宜, 亟待改革。
2近年来我国蛋鸡产业市场行情概况
近几年来, 我国蛋鸡产业经历了明显的大起大落行情。2006—2007 年上半年, 蛋鸡养殖利润较高, 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非常高, 上雏量曾一度达到历史高点, 甚至行业内人士称此阶段为我国蛋鸡行业的黄金时期。从 2007 年第 4 季度开始, 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下跌, 养殖户收益开始明显减少, 但全年平均的蛋鸡养殖收益还算良好。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和养殖户对流行病的高度重视和预防措施的得力实施,没有发生大的流行病疫情, 蛋鸡养殖户积极性大大提高, 并对未来充满信心。进入 2008 年以后, 我国的蛋鸡生产基本上一直在高成本低效益下运行, 鸡蛋供求关系失衡, 蛋鸡行业陷入低迷。受世界金融危机、 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影响, 使 2008 年年底的蛋鸡产业更是“雪上加霜” 。2008 年 9 月份, 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 鸡蛋消费量骤减, 导致鸡蛋价格下降, 生产者利益没有保障;再加上禽流感等疫情的影响, 农村饲养户大量淘汰蛋鸡, 使年底蛋鸡存栏量严重偏低。在几个事件的综合影响下, 2008 年 11 月份—2009 年 2 月份鸡蛋市场的供、求两端都发生了迅速萎缩。由此导致 2008 年底、2009 年初的鸡蛋价格持续低迷, 只鸡盈利也一直处于低位。在 2009 年 2 月份达到蛋价的阶段最低点,生产者补栏积极性差, 观望者居多。从 2009 年 3 月份开始, 形势得以扭转, 由于鸡蛋供应量的持续不足和消费者信心的逐渐恢复, 使得市场上鸡蛋需求相对增加, 为鸡蛋行业提供了足够的价格上涨空间。2009 年 3—5 月份行情逐步向好, 鸡蛋价格结束前期下降走势, 稳定增长;同时由于饲料价格变动不大, 只鸡盈利也有较大幅度提高, 由此带动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也有所上升。蛋鸡养殖户利润的增加, 激发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 后备鸡数量从2009 年 3 月份开始明显回升。进入 6 月份又出现震荡调整, 7—9 月迎来该年度第 2 波上涨态势, 而且涨势更加明显, 鸡蛋价格和只鸡盈利均连续 3 个月增长, 8 月份涨幅最大, 9 月份达到 2009 年前 10 个月的最好水平。此间, 鸡蛋成本也在持续增长, 但增势较为平缓。2009 年 9, 10 月份蛋鸡总存栏环比上升, 说明蛋鸡养殖户在 2009 年较高利润形势下逐步恢复信心,鸡蛋市场的供需关系还处于较好的形势中, 鸡蛋供应没有出现过剩状态。同时, 以 2009 年与 2008年同期相比, 蛋鸡存栏同比下降, 说明 2009 年的蛋鸡养殖户一直处保持较谨慎的心理。由于 2007 年的高利润造成 2007 年底和 2008 年蛋鸡存栏和饲料价格大幅提升, 2008 年盈利水平下降, 致使蛋鸡养殖户形成了比较理性的思维, 不再因为一时的高利润盲目增加饲养量, 这也是产业逐步向成熟、 理性发展的结果。2009 年下半年开始的蛋鸡市场的持续低迷, 加之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高涨, 部分养殖户从 2010 年初开始集中淘汰商品代蛋鸡, 商品代蛋鸡存栏量的减少, 也部分成就了 7 月份鸡蛋价格的强劲反弹。在成本增长的推动下, 鸡蛋价格一路走高, 同时也带来了父母代市场的繁荣, 但并没有对祖代市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祖代蛋种鸡生产企业从 2009 年至今持续在成本线下运行, 这也使得部分祖代生产企业调整生产计划, 或减少祖代蛋种鸡的进口, 或干脆停止进口祖代蛋种鸡。市场的持续低迷也加大了行业整合的可能性, 随着小规模养殖户的逐渐退出, 大企业得到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同时通过资本运作, 企业规模和生产区域进一步扩大, 我国蛋鸡市场的格局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与更新。2011 年春秋的好行情带来的养殖跟风, 造成2012 年上半年大量产蛋鸡同时开产。另外, 虽然从2011 年 11 月份开始, 我国陆续出现小面积疫情, 但这种疫情与 2011 年春季相比, 治疗康复比较容易, 并且治疗康复后产蛋性能危害并不严重, 产蛋恢复较快。因此, 2012 年上半年蛋鸡产蛋量一直处于高位。再者, 蛋鸡养殖周期较长, 即使价格行情很不理想, 养殖量也不会在短期之内大起大落, 这种减少会缓慢下降, 一般持续期不会低于半年。2012 年上半年, 鸡蛋价格急剧下滑探底, 下半年经历一定程度的蛋鸡淘汰及节日效应影响, 再加上春季猪病疫情影响后期供应锐减, 猪价第 2 季度或将上涨, 都会对蛋价形成一定提振。总体而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蛋鸡产业逐渐摆脱三聚氰胺、 禽流感、 金融危机等的影响, 处于恢复休整期, 经历过近些年诸多“蛋鸡养殖业风暴” 洗礼的从业者的行为也逐渐趋于理性。
3我国蛋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蛋鸡生产第一大国, 但产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如蛋鸡育种水平仍然较低;养殖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管理水平落后;产业生产方式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 设备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产业质量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不健全;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等。
3. 1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政府管理缺乏量化标准我国鸡蛋行业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 市场准入制度缺位, 很多从业者, 特别是散户和小规模生产者, 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 阶段性低水平涌入, 盲目性和从众性行为特点突出, 行业主流受到严重冲击, 养鸡利润持续降低。加之鸡蛋品质只能依靠仪器进行鉴定, 在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标准、 检测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 完全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 养殖过程简单、 养殖环境较差、 养殖成本较低的低质低价鸡蛋畅销, 真正的优质鸡蛋反而无法获得优价。一些生产环境和工艺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大规模蛋鸡养殖企业, 投入很高成本建立起来的高端优质鸡蛋产品市场, 根本经受不住一些“以次充好” 从业者的冲击。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政府管理缺乏量化标准, 加之消费者信息不对称, 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 必然使真正的优质鸡蛋迫于成本和利润的压力, 难以为继,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尤其是对于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企业,要坚守高质量的生产, 就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 但市场价格的限制使企业不得不压缩利润空间, 使得高品质鸡蛋的生产成为企业最大的软肋。
3. 2主导品种以进口为主,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国内主导蛋鸡品种是海兰, 占有率在 50%左右;其他引进品种罗曼、 依莎、 海赛、 尼克等占到25%;国内自主培育品种农大 3 号矮小型蛋鸡, 京红、京粉系列、 京白 939 等品种的饲养量大约占 25%。我国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 种源权大多掌控在外企手中, 导致我国庞大的蛋鸡产业受控于国外的蛋鸡育种公司。近几年, 欧美各国疫情的不断出现增加了依赖引种的风险性, 美国和德国因为疫情封关后一些主要引进品种受到限制, 使我国蛋鸡产业的源头受阻,给我国蛋鸡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很大影响, 而且对国外公司的不断涨价也表现出无可奈何, 既浪费了大量外汇, 又未能充分利用国内鸡种资源,因而我国蛋鸡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此外, 我国良种扩繁的相关部门跟养殖户关系松散, 责任不明确, 造成个别养殖场以次充优, 生产冒牌产品, 扰乱了市场秩序。
3. 3防疫体制实际运作效果有待改善一是行政性质较强的兽医防疫体系同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很难完全配套与协调, 因而缺乏同市场机制和行业规律相协调的管理机构, 政府多年来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有明显的改进空间。二是全国统一的疫病防治系统尚待建立。鸡蛋是全国流通的商品, 但目前尚缺乏一个基于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和生物安全条件基础上的全国统一规划, 管理制度缺失, 进而导致疫病防控扑杀补偿政策存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的不合理。三是从疫情报告、 疫苗研制到推广防治的周期过长, 鸡群早期感染得不到控制, 细菌病泛滥, 形成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四是配套的服务体系缺乏生物安全概念和责任意识, 政府监控管理尚不到位,饲料、 送料车、 鸡蛋包装箱、 运蛋车、 运鸡车都成为疾病传播的途径。五是免疫程序、 疫苗使用不当、 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 无抗体监测手段等问题也亟待改善。
3. 4我国小规模农户分散饲养的模式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是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较差。农户资金有限、投入不足, 养殖设施设备简陋, 人禽混居、 畜禽混养,鸡舍布局不合理, 消毒措施不完备, 防疫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容易导致鸡群交叉感染疾病。二是在生产和兽医管理中, 对新城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存在认识误区, 无抗体监测手段, 免疫程序不当, 不能科学地使用疫苗, 而是过分地依赖疫苗乃至滥用疫苗。三是难以解决饲料中违禁药物的使用和药物残留问题, 对分散农户的检测和监控成本较高, 加之鸡舍内环境卫生和鸡群健康问题, 生产过程中会导致微生物污染, 蛋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四是农村的兽药、 疫苗销售市场缺乏统一管理, 运行不规范。厂商往往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或雇佣销售人员游说农户购买自己的产品, 甚至恶性竞争, 而农户恰恰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又没有专职的兽医或技术人员给予指导, 盲目选择疫苗, 使本就十分脆弱的防疫体系雪上加霜。
3. 5农村规模化饲养的蛋鸡产品纳入品牌化建设的基础不足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 几乎所有的商品代蛋鸡养殖都集中到了农村, 而且主要集中在几个饲料粮食生产大省, 包括河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江苏省、 辽宁省等地, 形成了一些蛋鸡养殖基地— — —市、 县、 乡、村, 养殖密集的地方一个村饲养蛋鸡就达到百万只,不亚于一个大型蛋鸡场的规模。目前我国 11 亿存栏产蛋鸡中, 80%以上集中在农村, 对我国的鸡蛋供应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由于受鸡蛋消费传统模式的影响, 目前建立品牌产品的意识比较差, 落后于消费市场对产品要求的发展需要。鸡蛋的商品属性不全, 没有外在标识, 无法区别内在品质, 达不到相关卫生标准, 低质低价, 小农户无法超越品牌蛋经营的门槛。
3. 6鸡蛋深加工技术比较落后, 国际竞争力较弱目前, 我国的蛋制品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 蛋制品主要是皮蛋、 咸蛋、 槽蛋、 冰蛋、 全蛋粉、 蛋白粉、 蛋黄粉等传统品种, 与国外蛋制品加工状况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例如目前国外巴氏杀菌液体蛋制品在澳大利亚、 欧洲、 日本和美国已经占鸡蛋产量的 30% ~40%, 但我国这一比例却不足 1%。
4 建议
针对目前蛋鸡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 建议大力发展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 尽力推进蛋品加工业发展,规范引导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拓展蛋品贸易。
上一篇: 贵州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 资源优势及技术需求分析
下一篇: 简谈宝鸡市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