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2013 年度饲料原料(大豆)热点事件盘点

2013 年度饲料原料(大豆)热点事件盘点

事件一: 大豆收储价格与上年持平
【关键词】 : 大豆; 收储; 保农护利2013 年 11 月 15 日, 国家粮食局网站发布通知称,今年在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继续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 并确定大豆 (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 4.6 元/kg, 与上年持平。点评:新季国家临储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东北地区新豆收储工作的陆续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当地农户目前 “卖粮难” 的现状。但收储价格没有如预期般上调,造成市场表现较为平淡。此外, 据市场消息称, 2013年或成为政府在东北产区实施临储政策的最后一年,如果政府取消大豆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农业补贴,将促进国内大豆产业回归市场化配置。关注指数: ★★★★★

 

事件二: 干旱炒作利好国储大豆拍卖成交率明显好于往年
【关键词】 :大豆;拍储;成交自 2013 年 8 月 8 日以来,国家共举行 9 次临储移库大豆竞拍,累计销售 451.14 万 t, 实际成交 242.93 万 t,成交率为 53.85%,明显好于上年的35.43%, 尤其是 8 月底开始, 成交率直线上升, 成交均价为 4 023 元/t。
点评: 2013 年 8 月份市场延续对美豆主产区干旱天气炒作,且美国农业部顺势在 8 月和 9 月供需报告中下调新季美豆单产和库存,加重了市场对新季美豆减产的担忧,推动 CBOT大豆价格强势反弹,间接带动了国内港口大豆分销价格大幅上涨。随着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大幅提高,国储大豆成交率和成交价格在 8 月底也开始直线上升。尽管每次国储大豆竞价销售仅 50 万 t,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内油厂的压榨成本。关注指数: ★★★★★

 

事件三: 多重因素提振豆粕均价较上年大幅上涨
【关键词】 : 豆粕; 牛市; 区间震荡2013 年上半年, 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在多空题材炒作下维持区间震荡,价格维持在 3 800~4 200 元/t 之间。 但从 8 月初开始,美豆主产区遭遇持续干热天气, 新季美豆优良率从 32 周的64%下调到 38 周的 50%。同时, 美国农业部在 8 月和 9 月供需报告中大幅下调新季美豆单产和产量,提振国内豆粕市场,打破区间震荡,走出一段牛市行情,创出年内新高 4 469 元/t。随着新季美豆收割工作展开,美国农业部在 11 月供需报告中大幅上调新季美豆产量,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承压震荡走低,但下游养殖畜禽需求表现强劲,支撑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表现抗跌。
点评: 美国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量的份额始终维持在 40%左右, 而7—9 月正值美豆生长结荚关键时期,关系到美豆的最终产量,因美豆干热天气炒作卷土重来,提振三季度国内豆粕市场走出一波牛市行情。此外,受国内餐饮消费大幅下降影响,油厂豆油库存高企,豆油价格持续下降,油厂对豆粕挺价意愿增强,支撑国内豆粕现货价格高位运行。另外, 2013年国内畜禽存栏量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对豆粕需求表现强劲,推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与此同时,2013 年杂粕市场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 间接提振豆粕市场走强。整体来看, 2013 年我国豆粕现货均价为 4 093元/t,较上年上涨 400 元/t,同比上涨10.85%。关注指数: ★★★★☆

 

事件四: H7N9 逼停大豆压榨企业
【关键词】 : 豆粕; H7N9; 油厂由于美国农业部在 3 月供需报告中上调全球大豆产量,利空豆类市场,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承压高位回落;此外, 2012 年春节前国内畜禽集中出栏,畜禽存栏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对豆粕需求量大幅减少,也间接造成豆粕现货价格易跌难涨,造成国内油厂压榨亏损严重。恰逢 4 月初发生 “H7N9” 事件, 上海、 浙江先后停止了活禽交易,全国范围内禽类消费减少,直接影响了上游禽类饲料的生产和销售。同时, 为了规避风险, 饲料企业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豆粕现货价格大幅跳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被迫停机。
点评: 2012 年 12 月 4 日中国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国内餐饮业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态势,造成春节豆油消费旺季不旺,国内豆油库存高企,豆油价格直线下跌,严重影响了国内油厂的大豆压榨利润。 此外, 3 月以后国内豆粕现货高位回落,加之“H7N9” 事件的爆发, 造成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跌至谷底,国内油厂压榨亏损严重,局部地区大面积停机。由于进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且国内油厂压榨产能严重过剩,造成国内油厂长期处于亏损格局。关注指数: ★★★★☆

 

事件五: 对外依赖度进一步提升大豆产业政策亟需调整
【关键词】 : 大豆进口; 激增; 依赖度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2013年 1—11 月, 中国累计进口大豆 5 597万 t, 同比增加 6.6%, 进口额同比增加8.3%。市场预计 2013 年 12 月进口大豆到港量或将达到 700 万 t,以此计算,2013 年中国进口大豆有望达到6 297万 t, 远高于 2012 年的 5 838 万 t。其中2013 年 1—10 月份从巴西进口大豆总量为 2 987.3 万 t,同比增加 647.3 万 t,从美国进口大豆总量 1 274.9 万 t, 同比减少 527.1 万 t, 由于南美大豆价格优势明显,中国大豆进口格局逐渐转向南美。
点评: 由于种植效益低, 东北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逐年递减, 此外, 2013年黑龙江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整体单产水平低于往年,预计国产大豆产量延续下降。同时,国内杂粕供应格局总体偏紧,菜粕进口量大幅减少,造成国内蛋白原料供应紧张, 且国内畜禽养殖业对蛋白原料需求强劲,加重了国内油厂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 预计 2013 年中国大豆对外依赖度进一步提升。由于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且国内大豆库存较低,造成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的传导和冲击非常明显。市场人士认为国内大豆产业政策亟需调整。关注指数: ★★★★

 

事件六: 中粮控股大连日清大豆日压榨能力达 3.7 万 t
【关键词】 : 中粮; 大连日清; 压榨能力2013 年 10 月 25 日, 中粮集团与日本著名食品加工商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在北京签署合作协定,中粮控股将通过其附属公司控股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旗下大连日清制油有限公司,未来双方将以该公司为平台,共同开拓东北地区油脂市场。大连日清制油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8 年9月,于1990年正式投产,是中国成立较早的中日合资的大型制油企业,后经过逐步调整转变,成为一家由日本独资经营的企业,隶属于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该公司年加工大豆原料 60 万 t。
点评: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2 年中粮集团大豆压榨量为745 万 t,按照全国 6 300 万 t 的年度压榨量来计算,中粮集团所占市场份额为 11.8%,是仅次于益海嘉里集团的第二大压榨集团。2013 年中粮集团大豆日压榨大豆能力为 3.5 万 t, 控股大连日清后,大豆日压榨能力将达 3.7 万 t。 目前国内油厂大豆压榨产能依然过剩,局部地区油厂压榨亏损严重,也间接推动行业内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随着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发展,盈利能力将明显改善。关注指数: ★★★★

 

上一篇: 2013 年度饲料原料(玉米)热点事件盘点

下一篇: 2013 年度饲料添加剂热点事件盘点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