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2013 年度奶业行业热点事件盘点

2013 年度奶业行业热点事件盘点

事件一: 奶粉行业监管再升级
【关键词】 : 乳品进口; 兼并重组; 代加工; 药品管理为提升国产奶粉质量, 2013 年以来, 国家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 2013 年5 月 1 日, 出台 《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 首次提出进口乳品须全项目检测、进口产品荣誉认证须经外交途径确认,乳品进口准入门槛提高。2013 年 6 月 4 日, 出台 《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 , 鼓励婴幼儿乳粉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支持企业发展自有 (或自控) 奶源基地, 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2013 年 6月 20 日, 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 , 提出婴幼儿配方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 试行在药店专柜销售。任何企业不得以委托、 贴牌、 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2013 年 11 月 27 日, 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 , 首次提出加大对监管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2013 年 12 月 3日, 发布 《关于禁止以委托、 贴牌、 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 ,干法工艺生产的企业、国内分装品牌以及洋奶粉将受到较大影响。
点评: 2008 年 “三聚氰胺” 事件以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特别是国产婴幼儿奶粉诟病甚多。直至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仍未有效改观。 希望随着 2013 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奶粉行业能够迎来更加健康、 更加规范的发展。

 

事件二: 价格垄断
六乳企遭受巨额罚款
【关键词】 : 乳企; 垄断; 罚款2013 年 8 月 7 日, 发改委宣布, 合生元等 6 家外资乳企因违反《反垄断法》 被罚款约 6.7 亿元, 这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
点评: 2008 年以来,中国成为外资乳企攫取暴利的市场,部分品牌由于对优质奶源和销售渠道的控制, 在中外市场奉行 “双重价格” 。发改委此举预示着政府要对婴幼儿奶粉市场存在的掌控价格问题进行清理和打击,最终包括多美滋、美赞臣、雀巢、 雅培、惠氏在内的五大洋奶粉品牌都难逃脱被罚款的命运。关注指数: ★★★★★

 

事件三: 香港出台奶粉限带令
【关键词】 : 奶粉;限带; 限购2013 年 3 月 1 日, 香港立法院出台 “奶粉禁令” , 任何人除非有出口许可证,否则每天不可带超过 1.8 kg (2罐) 婴儿奶粉出境,违例者最高会被罚款 50 万元并监禁 2 年。事实上, 从2012 年开始, 全球其他国家也已出台类似奶粉限购措施: 2012 年 6 月, 美国的 Target、 Walmart 等大卖场发布了奶粉限购 5~12 盒的限购令; 2012 年 9月,新西兰开始限购,部分超市甚至贴出中文, 标注 “奶粉 1 人 1 次限购 2罐” , 不过历经 2 个多月的整顿后, 新西兰政府最后又解除限购令; 2012 年10 月,澳大利亚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也贴出中文限购标示,规定每人限购 3 罐奶粉; 2013 年 1 月,德国大型超市 DM 对当地婴儿奶粉特福芬和喜宝等实行了限购,每人限购 4 盒,同样在 1 月,荷兰商业企业也进行了自发的限购, 当地各大超市、 百货店、药店购买奶粉,每人限购 1~3 罐;2013 年 1 月, 澳门宣布将优先接受澳门居民登记购买奶粉。
点评:“三聚氰胺”事件以来, 我国消费者由于对国产乳粉不信任, 纷纷选择海外代购等方式购买外资品牌奶粉,但这种做法已经陆续被当地市场拒绝。香港奶粉限带令的出台, 遭到大陆网民的强烈声讨,其中不乏公众人物,一时间成为舆论热点。而此次事件也让国产奶粉企业及行业监管部门羞愧,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如果不能为孩子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民族又何来未来呢?关注指数: ★★★★★

 

事件四: 假洋奶粉 “美素丽儿” 遭曝光
【关键词】 : 奶粉掺假; 非法生产2013 年 3 月 28 日, 央视 《每周质量报告》 报道称, “美素丽儿” 在华代理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 有限公司在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下,涉嫌非法生产号称荷兰原装进口的 “美素丽儿” 奶粉。
点评: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中国市场上近八成洋品牌都是由中国商家变相生产。这种现象的产生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监管环节疏漏、相关规定未能严格执行等原因所致。假洋奶粉披着原装进口的外衣大行其道,正是国产奶粉不被信任和外资品牌奶粉存在暴利的鲜明写照。关注指数: ★★★★☆

 

事件五: 恒天然陷 “肉毒杆菌” 风波
【关键词】 : 新西兰; 恒天然; 肉毒杆菌8 月 2 日,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 年 5 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受污染的乳制品产品可能被用于婴儿配方奶粉、成长奶粉和运动型饮料的生产, 影响包括 3 个中国企业在内的 8 家客户。 8 月 6 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我国已对恒天然集团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两种原料无限期停止进口,直到污染事件完全解决。
点评: 有数据显示, 在中国的进口奶粉中有 70%来自新西兰, 而新西兰的出口奶粉几乎都来自恒天然, 也难怪一石激起千层浪。肉毒杆菌事件发生后,恒天然集团官员火速来华致歉,并对事件调查结果进行通报, 称此次产品受污染属于管道未清理彻底所引发,但新西兰食品安全国形象仍然受到影响。而这起事件也需要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第一, 防患于未然;第二,打开国门的时候不能把 “苍蝇” 放进来。关注指数: ★★★★☆

 

事件六: 未来两年奶粉进驻药店将在全国推行
【关键词】 : 奶粉; 药店销售模式2013 年 10 月份起, 北京、 江苏率先开启奶粉进驻药店的销售模式。预计未来 1~2 年内, 此种模式将在全国各大药店展开。据了解,在药店销售的每罐奶粉都带有专用二维码标识,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获知奶粉的可追溯信息。
点评:奶粉在药店销售是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相比于一般的超市,药店的进货管理要规范很多。利用药品流通渠道严苛的质量检测系统来恢复国人对国产奶粉质量的信心,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奶粉还是那个奶粉,只不过换了个销售场所,如此良善初衷恐难如愿。关注指数: ★★★★

事件七:“奶荒” 蔓延多地断奶缺货严重
【关键词】 : 奶源紧缺; 涨价; 产业链完善9 月以来,国内不少地区的中低端液态奶缺货现象严重。而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 5 月份以来, 全国原奶收购价上涨速度加快,反映出原奶产量的趋紧。据了解, 天气炎热、新西兰乳品部分进口被禁、乳制品消费量快速增长等多重因素叠加是造成今年持续性奶荒的主要原因。
点评: 中国奶业的结构转型正经历阵痛,利益平衡机制的长期失已成为中国奶业发展亟待破除的魔咒。与此同时, 涨价和 “奶荒” 正在倒逼伊利、蒙牛等中国乳业巨头完善产业链、加速调整全球奶业布局、加大牧场建设以及通过自建奶源来缓解供应链上游的紧张状况。关注指数: ★★★☆

 

 

上一篇: 2013 年度家禽行业热点事件盘点

下一篇: 2013 年度饲料原料(玉米)热点事件盘点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