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2012年10月,莫言突然“搅翻文坛”,成为第一位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特别是在国内掀起了空前的“莫言文学热”。回首影视剧,《红高粱》《暖》《幸福时光》和《我们的荆轲》,都是由莫言作品改编。从当初那个“写小说只写一章就写不下去了”的文学青年,到今天的世界文学巨匠,莫言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文学之路。莫言的成功经历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感悟,不仅值得文学写作者们学习,似乎也需要职场人士深思。
一、不盲目迎合,坚持走自己的路线
模仿并不意味着要迎合他人的口味,相反,只有忠于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路线,才能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远。莫言就深谙此道,虽然他的写作路线最初不被看好,但他没有盲目追逐潮流,迎合公众的口味,而是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将自己的写作路线贯彻到底。
正因这份坚持,使得莫言的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丛林中的一枝奇葩,进而获得了诺奖组委会的青睐。所以身在职场,不可盲目迎合领导和同事们的口味,动辄就改变自己的做事原则,因为一个做事无原则的人是难成大器的,更不可能将工作做到极致。
二、在模仿中开辟自己的职业化道路
许多人希望在职场中独辟蹊径,开辟自己独特的做事风格,这种想法没错,但我们也应该明白,个性是从共性中离析出来的,只有在充分学习他人优点的前提下,才能集采百长为我所用,融汇发掘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像莫言,刚开始也写作的时候也曾尝试模仿,他的《红高粱》就曾模仿过《百年孤独》的开头,但是这无碍于他成为大师,相反,这种文学上的模仿行为促进了他文字上的成熟,进一步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色。作为职场人士,也应学习莫言,多向优秀人士取经,模仿他们的做事风格,久而久之,就会在摸索学习的道路上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用小梦想点燃大希望
许多人习惯高瞻远瞩,认为志当存高远,总是把目标定得十分远大,不屑于去关注那些小梦想。殊不知,盲目树立大目标实在无益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因为身居底层者永远不知道自己未来最擅长什么。所以,与其好高骛远,不如务实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前进目标,然后在进步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职业潜力,拟出更加理性的职场规划。要知道,莫言刚刚写作时并没有发过“我要拿诺贝尔奖”的宏愿,而是仅仅为了“吃上肥肉馅儿的水饺和娶石匠的女儿”两个目标而奋斗,但就是在为着这些微小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文学方向,开创了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那些曾发誓要夺取大奖的人,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遗忘了梦想。所以,对职场一族来说,专注于那些切合实际的梦想,远远好过一开始就觊觎过高的职位。
四、抓住机会,成就自我
莫言当兵时,因为擅长写作,部队为他争取到了一个考大学的机会,但是此前莫言因为文革而中断了学业,文化底子相当薄弱,别说考大学,就是考高中都有相当的难度。但是莫言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错过了此次机会,可能自己一辈子都无法参加高考了。于是,莫言开始拼命地补课,发疯一样地学习,终于在短期内提高了自己的成绩,顺利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职场之中,同样有很多机会,许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机会,以至于裹步不前,十分可惜,此时不妨学习一下莫言,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努力一把,也许就能绝地逢生,化难为易,顺利完成职场生涯中的华美转身。
五、无欲速、无见小利
莫言写一部作品,往往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酝酿期,但在收集好资料、做好各种准备之前,莫言绝不会贸然动笔,就算出版社给出再丰厚的版税也绝不动心。因为他相信“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只有沉下性子用心做出的东西才能成为精品。作为职场人士,也应学习莫言,不要觊觎小利益,过分追求速度,要耐着性子把自己打磨成无可替代的精品,这样才能笑傲职场,达到不一样的高度。
上一篇: 企业能以“末位淘汰”的理由解聘员工吗?
下一篇: 母鸡“引窝蛋”折射企业员工激励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