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谈到鸡舍的通风,养殖场户最不担心的季节应该是夏季,最不担心的肉鸡年龄段应该是育成期,但是对于秋末、冬季和初春这三个季节点以及育雏阶段,养殖场户对保温与通风的平衡上却不得不倍加小心。华北地区秋末、冬季和初春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多风,冬季的最低气温在-5℃以下,这样的温度是不适合肉鸡生长的。
为了保证鸡舍内拥有适宜的温度,也防止冷风侵袭鸡体,许多养殖场的鸡舍就会被严密的封闭,这样一来,鸡舍内的温度确实得到了保障,但是空气不流通,造成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粉尘等不能及时排出,鸡舍内空气污浊,严重影响了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进而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保温的同时必须重视鸡舍合理的通风。
一、鸡舍通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鸡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氧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鸡舍内必须保持足够的空气新鲜,才能满足鸡生理活动的需要。若鸡舍通风换气不良,则舍内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就会增加,鸡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采食量会减少,进而影响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还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实验证明,当环境中氨气浓度达到10-15ppm时,人就会闻到氨气味;达到25-35ppm时,会感觉氨气味刺鼻,使人流泪;达到45-65ppm时会让人感觉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流泪不止;当鸡舍中氨气浓度达到75ppm时,鸡只就会出现喉头红肿、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养殖户长期处在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会丧失敏感性,影响对空气质量的判断,甚至会把这种氨气中毒症状误认为是鸡发生了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传染病而不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二、通风方式
鸡舍通风的方式主要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依靠自然风的风压作用和鸡舍内外温差的热压作用,形成空气的自然流动,使舍内外的空气得以交换。自然通风易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通风的均匀性也较差。一般老式的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通风,空气通过窗户、气眼和天窗等进行交换。寒冷的季节可以视天气情况在上午10点左右把窗户或天窗打开适当的缝隙,到下午4点左右可以关闭或关小窗户及天窗,以达到通风和保温的兼顾。
2、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也称为强制通风,适用于密闭式鸡舍,一般采用负压通风换气。通过变换通风量和气流速度调控舍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受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小。低温下通风主要解决空气质量、空气流动模式和舍内温度均匀的问题,让外界冷空气通过屋顶或侧墙通风口进入,与屋顶热空气混合然后再流向鸡只,输入新鲜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废气,达到舍内空气无味、无憋闷感,昼夜温差在3℃-5℃以内,且维持相对稳定。
保温和通风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尤其在冬季和育雏期,为了解决这对矛盾,需采取满足最小通风量原则,最小通风量是为了满足鸡只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提供的通风量,也就是鸡只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需的通风量。即无论温度高低,都需根据鸡只体重,保证最小量的基础通风,以供给鸡只需要的氧气,带走二氧化碳、氨气等废气和多余的水分。鸡舍通风量低于最小通风量时,鸡群健康将难于得到保证。鸡群所需最小通风量随着鸡的体重和日龄增长而不断变化,根据所需通风量和风速大小来调整鸡舍的窗户大小和风机的开关时间以满足需求。
最小通风量使用原理是在控温仪控制的基础上加装最小化通风时间控制器,当温度高于控温仪设置温度时,按温度控制进行通风,当温度低于控温仪设置温度时,时间控制器接管风扇,按最小通风量进行通风,这样就保证了当舍内温度较低,长时间低于控温仪设置温度时,风扇也能按时排风,保证鸡舍空气新鲜,氧气能满足鸡群正常生理活动需要。
在设计最小通风量时,一般以5分钟为一个周期,育雏期间每个周期排风扇至少有20%的时间运转,即每个周期运转1分钟,停4分钟。育成期,每个周期排风扇至少有30%的时间运转,即每个周期运转1.5分钟,停3.5分钟。如果一个周期过长,则舍内温度波动太大;如果一个周期过短,则每个周期舍内空气循环不好,空气质量变差。
总之,通风原则是,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控制舍内湿度、粉尘、有害微生物、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要超标(氨气浓度不超过10ppm、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00ppm、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ppm、一氧化碳不超过2.4毫升/立方米);控制空气正确的流通模式,使气流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防止鸡群受冷应激;控制舍内温度不要忽高忽低波动太大。
上一篇: 通威历史进程之1982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