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企业资讯
首页>企业资讯>通威历史进程之1982到2012

通威历史进程之1982到2012

    引言: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起源于一条小河的技术创新,由此开启了通威的发展征程”,我们常常用这样的文字去描述通威的起点。直到今天,我们仍难以想象当年那个背影孤独的少年,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并在未来的30多年中持续引领中国现代水产养殖的革命。
  
    曾有记者问刘主席,“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您为什么没有成为一个养鱼大户?这的确只有一步之遥,但刘主席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他的事业不是做养鱼大户。这时他身边众多的养殖户都需要他去做他们做不了的事——生产饲料。眉山及周边农户的养鱼热潮,产生了大量的饲料需求,饲料生产需要研究复杂的营养配比,研究如何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让鱼长得更快更好。

    这一环节,只有既懂技术又懂养殖的刘主席才做得了。除了养鱼卖鱼,刘主席更认识到“市场之手”深层次的力量,于是在创业创造中迅速变革,在1986年顺理成章地在眉山县永寿镇办起了西南地区第一个渔用配合饲料加工厂,专注于饲料产销。
         
    1991年,眉山通威饲料厂的总产销量达到5600吨,形势的发展使坐落在蟆颐堰旁八分地上的通威饲料厂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刘主席决定择址建新厂。1992年1月10日,通威眉山新厂奠基。随后的几个月里,刘主席不可思议地再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的厂,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即在眉山城北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饲料厂——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1992年5月5日,《四川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通威的巨幅广告,向社会宣告,通威的生产规模庞大、设备先进、产品质量优良,是我国重要的鱼饲料生产基地,并面向全国和全省招聘人才,征集企业歌曲。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初,通威以这样的大手笔营造登场氛围,令人刮目相看。
  
   《通威报》总编辑、集团副总裁黄其刚在《棋行中国》一文中热情洋溢地写道:“这是1992年,中国历史上的春天,通威发展史上的春天。公司新建的漂亮厂房,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瞬间打破了往日的沉寂。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主持并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通威也由此真正将自身命运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脉搏紧紧相连!”
  
    1994年,通威集团总部迁至成都,在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向全国出拳。当年6月,刘主席亲自率员到成都选址。10月,第一批总部人员由眉山迁至成都,四川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正式挂牌成都高新区奇力新峰大厦,通威快速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现代水产饲料业开始形成。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强烈市场需求下,大时代造就了通威,而通威造就了一个新的产业。更深层次看,这正是“从0到1”理论的中国早期现实版,是一次“垂直进步”的典范,刘主席用科技几乎“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直到35年之后的今天,通威一直是水产饲料行业当之无愧的全球领导者。
  
    2004年3月2日,通威股份上市仪式隆重举行。刘汉元主席在致辞中谈到,发行上市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更大的责任,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社会效益,回报社会和广大投资者,让我们共同分享通威股份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2006年,经过详尽细致的调研,通威进入新能源领域。至此,通威经营架构基本成型。刘汉元主席同时指出,通威有一个关键环节需要持续提升,那就是技术。通威的历史是技术进步推动发展的历史,通威第一句广告语就是“科技能使卫星上天,科技能使养鱼致富”,研发创新奠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空间和前提,成为通威的第一核心竞争优势。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刘主席明确提到,通威坚持在农业和新能源上要做到专业化,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能力,没有核心的差异化的优势,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都很难坚持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讲,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在专、精、尖上面做足文章,在专业化上面做足文章。

上一篇: 通威集团“35位超级通心粉”评选结果揭晓

下一篇: 新希望六和山东经营特区后备养禽场长培训班之鸡舍通风管理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