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养鸭业从放牧养殖和零星散养向集约化、 规模化的圈舍养殖模式转变。为提高云南省蛋鸭的生产水平, 整理蛋鸭的饲养技术, 从鸭场的选址和布局、 品种、 饲料、 饲养管理、 疫病防控等环节全面论述。保证鸭群健康, 提高生产性能。
蛋鸭养殖在我国多为传统散户养殖, 随着畜牧科技的发展, 养鸭业已从过去的放牧养殖和零星散养向集约化、 规模化的圈舍养殖模式转变, 规模化蛋鸭养殖在云南省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云南省蛋鸭的生产水平, 本文主要整理了蛋鸭的规模化饲养技术, 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 鸭场的选址和布局
1. 1 场址选择
(1)鸭场场址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本地区农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要求,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2)鸭场应选择在生态环境好, 无工业污染, 离公路、 村镇、 工厂、 学校和其他养殖场 1 km 以上, 避开水源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 且符合环境保护和兽医防疫要求, 距离交通要道不能太远,便于物资的运输。
(3)鸭场应选择在地面宽敞, 地形开阔整齐, 向阳避风, 地势高燥平坦或坡度小于 30°的地方, 水、 电、 路三通, 水源充足。
1. 2 鸭场的布局
(1)鸭场的布局应根据场址的地势地形、 自然环境条件、 阳光走势、 常年风向等合理布局。
(2)根据风向、 地势、 地形、 坡向, 依次为鸭场管理办公区、 职工生活区、 饲料生产加工区、 生产管理区、 产品仓储区、 鸭群饲养区、 粪污处理区、 病鸭隔离区, 其中鸭场管理办公区、 职工生活区、 饲料生产加工区三块独立分开。
(3)鸭舍应建有育雏舍、 育成舍、 产蛋鸭舍和病鸭隔离舍。
(4)办公区、 生产管理区、 鸭群饲养区应设置卫生防疫消毒室或消毒通道。
(5)场内道路应分为净道和污道, 排水沟应将雨水沟和污水沟分开, 利于防疫。
(6)鸭场房舍的建设、 养殖方式, 根据投入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设施、 设备, 平养或高床网养, 或机械化笼养。
2 品种的选择
品种是决定鸭群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和基础。目前, 优质蛋鸭品种有青壳Ⅱ号、 江南Ⅰ号、 法南Ⅱ号、 金定鸭、 绍兴鸭等。
3 饲料
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鸭群的生长发育、 鸭群的整齐度、 体重、 成活率和产蛋量。因此, 蛋鸭饲料配制必须根据蛋鸭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调配。
蛋鸭饲料分为蛋鸭雏鸭料(0 ~ 35 日龄)、 育成期料(35 日龄至开产)、 产蛋前期料(产蛋率 30% 以下)、产蛋高峰期料(产蛋率 80% 以上)、 产蛋后期料(产蛋率低于 75%)。各时期的营养需求及标准见表 1。
4 饲养管理
4.1 蛋鸭育雏期(0 ~35 日龄)
4.1.1 育雏方式
采用高床网或多层笼。优点是雏鸭易管理, 粪便污染小, 饲养方便, 省力、 省时、 卫生, 室内环境易调控,成活率高。
4.1.2 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前1 周, 育雏舍及设备、 设施、 饮水器、 料桶、 料盘、 用具等清洗干净。
(2)消毒,把清洗干净的育雏用具放入育雏室, 用高锰酸钾和甲醛, 按 2∶ 1 作封闭式薰蒸消毒。
(3)育雏前3 d 打开育雏室通风换气, 清除室内消毒余味。料桶、 料盘、 饮水器等用具用清水再清洗一次备用。
(4)检修育雏加温设备,保证正常运转。
(5)育雏前 1 d, 育雏室进行预升温, 至雏鸭进舍前, 室内温度达 25 ~ 28 ℃, 距鸭床 5 cm 处温度达30 ℃
4.1.3 鸭苗的选择
鸭苗应选自无疫情产区、 健康的种鸭。选择生产性能好、 高产健壮的蛋鸭品种。育雏时将脐带收缩不好、 蛋黄吸收差、 肚子大的雏鸭挑出淘汰, 并强弱分群饲养。
4.1.4 温度管理
4.1.4.1 给温方式
目前有灶煤管道加温法、 锅炉管道蒸气给温法、 电暖设备自动给温法, 养殖场根据生产实际采用。
4.1.4.2 温度调控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因素之一, 因雏鸭自我体温调节机能弱, 饲养人员必须掌握温度调控技术。雏鸭各日龄温度要求见表 2。
生产中看鸭施温, 鸭只远离热源、 张口喘气、 翅膀张开, 应通风降温, 停止供热。鸭只聚集热源、 打堆、缩头、 鸣叫应及时升温。一般 3 周龄以后, 雏鸭已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如外界气温达 18 ℃ 左右, 室内就不再人工给温。25 ~30 日龄雏鸭的羽毛已逐步长出, 自我体温调节增强, 能适应外界环境温度, 完全脱温, 35 日龄可转入育成舍饲养。
4.1.5 饲养密度
一般按网平方和笼层平方面积计算饲养密度,见表 3。
4.1.6 光照
蛋用雏鸭光照控制的目的是控制蛋鸭的性成熟期, 提高其后期的产蛋量。为调节雏鸭采食的积极性、一致性和适当的休息时间, 可采用控时光照制度, 即1 ~7 日龄 24 h 光照, 8 ~14 日龄每天降 1 h 直至 17 h,15 ~21 日龄每天降 0. 5 h 直至 13 h, 22 ~ 35 日龄降为自然光照。
4.1.7 饮水的管理
4.1.7.1 饮水用具
有真空饮水器和自动鸭嘴饮水系统, 一般平育和高床网育采用真空饮水器。笼育 1 ~ 15 日龄采用真空饮水器, 15 日龄后逐渐过渡成自动饮水系统。随日龄的增大, 要及时调整饮水器械高低, 保证雏鸭饮水方便。真空饮水器每天清洗 1 次, 每次加水, 少喂勤添,防止器内水温过高而影响饮水量。使用鸭嘴饮水系统, 每天应逐一检查饮水头是否出水良好, 及时清洗、维修或更换。自动饮水系统 3 d 清洗 1 次。
4.1.7.2 初饮
雏鸭进入育雏舍后, 首次饮水叫初饮, 一般雏鸭是先饮水后开食, 水温要求 18 ~ 20 ℃, 可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及多种维生素, 确保雏鸭长途运输脱水补给或利于雏鸭胎粪的排出, 初饮时要确保每只雏鸭都能饮到足够的水, 没有喝到水的雏鸭必须进行调教或直接人工给喂。
4.1.8 饲料
确保雏鸭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饲喂雏鸭全价配合饲料, 各种营养需求见表 1。
开食:初饮后, 一般 1 ~ 5 日龄采用料盘让雏鸭自由采食。5 日龄以后改为料桶、 料槽饲喂, 原则是少喂勤添。1 ~5 日龄每天饲喂 6 ~8 次, 6 ~35 日龄每天饲喂 4 次。确保每只雏鸭都能吃到营养均衡、 安全、 充足、 无霉变的饲料。
4.1.9 湿度
湿度是创造舒适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适宜的湿度与雏鸭体重增长和健康密切相关。湿度的控制:1 ~14 日龄育雏舍湿度控制在 55% ~65%, 15 日龄后控制在45% ~55%, 要保持鸭舍湿度的稳定。适时调控:高温低湿时, 通过带鸭消毒喷水的方式增加湿度降低温度;高温高湿时, 通过增加通风量的方式降低温度, 减少湿度, 排出粉尘和有害气体。
4.1.10 通风及卫生
4.1.10.1 通风的管理
0 ~3 周龄, 雏鸭舍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 一般自然风即可。3 周龄后, 以通风为主, 保温为辅。随着鸭龄的增大鸭群的活动量增大, 呼出的有害气体和粪便产生的有害气体、 粉尘大量增加, 为此, 通风极其重要。合理的通风标准是温、 湿度适宜, 空气不臭, 粉尘少。自然通风如不能排出舍内有害气体时, 白天以机械通风为主, 夜间以自然通风为主。
4.1.10.2 卫生管理
消毒:育雏舍内每周带鸭消毒 1 次, 育雏舍周围环境每周消毒 1 次, 进出育雏室门脚踏消毒池 3 天更换 1次消毒液, 若污染严重, 应及时更换。人进入舍内必须消毒, 脚踩消毒液方能进入。
鸭舍卫生:定期清扫鸭舍周围环境, 每天打扫舍内走道、 工作间, 保持舍内干净整洁, 高床网育或笼育鸭粪视情况清除, 一般 10 日龄第一次除粪, 以后 3 ~ 5d清除 1 次, 每次除粪后, 过道及粪车经过的地方清扫干净, 所有用具清洗干净并消毒。饲养人员个人卫生:工作服、 鞋、 帽要经常清洗, 保持干净整洁。
4. 1. 11 体重和均匀度
雏鸭体重是标志鸭只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为此, 雏鸭必须每周称重 1 次。方法:每群鸭随机抽取 10 ~20 只称重, 合并称重数, 求取平均数, 看体重是否达标即可得出鸭群的生长发育状况。
称重后, 如出现体重不达标, 应加强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水平。对鸭群进行大、 小、 强、 弱分群饲养, 弱小鸭群必须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补充蛋白质、 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促使鸭群获得较高的均匀度。
4. 1. 12 疫病防控
免疫:按养鸭场制定的免疫程序执行。疾病预防:按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的原则, 视鸭群体质、 健康状况合理施药预防和治疗。
4.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35 日龄至开产)
主要针对全舍饲养殖论述育成鸭的饲养与管理,按设施分以下几种饲养模式:厚垫料平养法、 厚垫料发酵床平养法、 高床网养法、 机械化笼养法。养殖户可根据实际采用。
4. 2. 1 饲料与营养
根据育成鸭的生理特点, 育成鸭营养水平比其它饲养阶段略低, 原则是营养水平宜低不宜高、 宜粗不宜精, 用蛋鸭育成期饲料即可。35 日龄至17 周龄用育成料, 17 周龄后换成产蛋前期料, 育成期的饲料营养需求见表 1。
4. 2. 2 体重和均匀度的管理
每周称重 1 次, 按体重状况、 大、 小、 强、 弱分群饲养。体重超标应限制采食量, 喂七成饱。体重不达标的应加强饲养管理, 增加饲料营养水平和饲喂次数, 并确保所有鸭每天饮到干净、 清洁、 充足的饮水。鸭群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蛋鸭后期的产蛋量和蛋重。为此, 育成期内要喂料均匀, 确保每只鸭都能获得均衡、 一致的营养, 使鸭群整齐度达 90% 以上。
4. 2. 3 光照
光照的长短和强弱也是影响蛋鸭性成熟的关键之一, 育成鸭的光照宜短不宜长, 基本原则是育成期实施9 ~10 h, 恒定光照程序, 光照强度 5 Lx。
4. 2. 4 密度和分群
密度:密度过大影响鸭群采食的均衡度, 导致鸭群均匀度降低;过小鸭舍利用率降低, 增加养殖成本。厚垫料平养 6 ~7 只/m2、 高床网养 7 ~ 8 只/m2、 笼养(笼面积)12 ~14 只/m2。分群:分群可使鸭群生长发育一致, 便于管理,一般按大、 小、 强、 弱分群饲养, 每群 200 ~300 只适宜。
4. 2. 5 温度管理
(1)育成期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 每天温差不超过 2 ℃。
(2)春季要预防倒春寒天气, 提前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舍内温度夜间必须保持在 5 ℃以上。
(3)夏季高温季节做好降温工作, 增加舍内通风次数, 通过风冷效应降低舍内温度, 温度控制在 30 ℃以内。
(4)秋冬季节气候多变, 要保持舍内温度不受外界环境温差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控制在 15 ℃ 以上, 夜间 5 ℃以上。
4. 2. 6 消毒及卫生管理
(1)鸭舍内及外部周围环境每周消毒 1 次, 鸭舍门口脚踏消毒池3 d 更换1 次消毒液, 保持良好的消毒效果。
(2)鸭舍内过道、 工作间、 存物间每天打扫 1 次, 舍外每周打扫 1 次, 保持整个环境干净、 整洁。
(3)厚垫料平养不需清除粪便, 但要保持干燥。高床网养和笼养视鸭粪多少, 适时清除堆放到粪便处置区, 清理完毕彻底清扫, 并清洗消毒。
(4)及时清洗工作用具、 饮水器材、 料桶、 料槽, 并作消毒处理, 工作人员应及时清洗工作服、 鞋、 帽, 保持整洁。
(5)进入鸭舍必须消毒, 换工作服方可进入。
4. 3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4. 3. 1 蛋鸭饲料
蛋鸭饲料分产蛋前期料、 产蛋高峰期料和产蛋后期料。产蛋前期是指蛋鸭开产至产蛋率达 30% 以上, 此期蛋鸭所需营养标准见表 1。饲喂量为自由采食, 饮水充足。
产蛋高峰期是指蛋鸭产蛋率在 80% 以上, 营养需求见表 1。此期蛋鸭产蛋率达 30% 以上, 即由前期料换成高峰期饲料。换料方法:前期料每天减 20%, 加入 20% 高峰期料, 直至全部高峰期料。鸭群自由采食, 饮水充足。
产蛋后期就是蛋鸭产蛋高峰已过, 产蛋率低于75% 以下的时期。此期使用产蛋后期料, 营养需求见表 1。饲料自由采食, 饮水充足。当产蛋率低于 60%时, 应适时淘汰。
产蛋鸭夏、 冬季节饲料的调配:夏季可适当降低能量水平, 增加蛋白质、 钙、 磷、 复合维生素的含量。冬季提高能量水平和蛋白质用量, 即饲料中的粗蛋白可提高 1 ~2 个百分点, 代谢能可提高 0. 2 ~0. 5 MJ/kg。
4.3.2 温度与通风
保持适宜温度、 湿度, 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排出废气, 维持舍内环境相对稳定。
通风的原则:保持舍内空气质量, 维持鸭群适宜的温度, 适宜温度为 6 ~27 ℃。
高温季节的通风降温。由于鸭没有汗腺, 体热散发较慢,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 30 ℃ 时, 鸭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干扰, 导致采食量下降, 机体和生产所需营养不足, 蛋重、 蛋壳质量受到影响, 产蛋量下降, 严重时会引起中暑死亡。为此, 当外界温度高于 27 ℃以上或持续高温, 鸭舍内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方法是:鸭舍内用凉水喷雾 5 ~10 min/次, 并打开风机通风降温, 高温期每天采用间断性多次喷雾, 风机降温, 夜间视温度情况控制通风大小。
秋冬温度与通风:秋冬季节以保温为主, 通风为辅。通风以排出舍内废气、 粉尘为目的。通风过长影响舍内温度, 过短达不到通风效果。一般晴天、 白天10 min/h, 夜间 5 min/h, 阴雨雪天、 白天 5 min/h, 舍内温度保持在 7 ℃以上。
4.3.3 光照
光照是影响产蛋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过短、过弱影响蛋鸭的性成熟, 延迟产蛋时间。光照过长和过强, 会加速蛋鸭的性成熟, 使蛋鸭提早开产, 产蛋高峰期时间缩短, 影响整个产蛋周期的产蛋量。光照强度:蛋鸭光照强度一般 5 Lx 即可, 大约1. 8 m2装一盏 25 W 的白炽灯, 灯泡离地 2 m, 灯泡保持干净。
光照时间:蛋鸭达 17 周龄时, 开始增加光照时间,采用等时制增加法, 即每天增加 15 ~25 min 直至 22 周龄后达到每天光照达 16 ~ 17 h 为止, 并保持 16 ~17 h/d。这个水平不变, 不能延长亦不能缩短, 产蛋期光照采用自动定时控制系统效果较佳。
4.3.4 蛋的收集
蛋鸭一般在凌晨 1:00 ~ 2:00 开产, 3:00 以前结束, 工作重点是及时收集蛋, 并放入统一的存放地, 统计、 计数、 登记、 装箱, 方法是每天早上先喂料、 水, 后收集蛋。
4.3.5 免疫
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执行,药物预防必须选择不影响蛋鸭产蛋性能的药物。
4.3.6 消毒与卫生
消毒:鸭舍每周带鸭消毒 1 次。若有疫情, 每天带鸭消毒 1 次, 门口脚踏消毒池 3 d 更换 1 次消毒液。进入鸭舍必须消毒, 换工作服方可进入。蛋箱、 蛋盘及其用具在指定的地点消毒后方可进入鸭舍。
鸭舍内的生产用具、 料桶、 料车、 料槽、 饮水器材等定时清洗消毒。
卫生:工作间、 舍内通道每天打扫 1 次。舍外周围环境每周打扫 1 次。厚垫料及发酵床平养不需清除粪便。高床网养与笼养视鸭粪多少和舍内空气状况而制定除粪时间和次数。但每次除粪后, 卫生必须打扫干净, 用具必须清洗并作消毒处理, 工作人员要保持个人清洁。
5 疫病防控
5. 1 建立完善的卫生、 消毒制度
鸭场、 鸭舍每周定时消毒 1 次。厚垫料饲养法要定时用生石灰消毒垫床并添加垫料, 保持舍内干燥卫生。发酵床要定期或不定期翻动垫床, 使粪便发酵分解充分。高床网养或笼养要定时清扫粪便、 消毒, 保持舍内环境舒适, 清洁卫生。饮水器、 水槽、 料桶、 料槽要每天清洗 1 次。保持饮水洁净卫生。场内、 舍外、 粪沟和堆放粪便、 废垫料的地方要经常消毒或用灭蝇灭虫药喷洒, 杜绝细菌、 蚊虫、 蝇虫蝇蛆的孳生。场内、 场外人员、 车辆进入场区必须严格消毒, 谢绝外来人员、 车辆进入生产区;场内各消毒室、 池要定期、 定时更换消毒药或消毒液, 保持消毒效果。
5.2 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
5.2.1 免疫接种
应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蛋鸭免疫程序, 以下免疫程序供参考(见表 4)。
5.2.2 药物预防
(1)为确保鸭群健康, 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 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或其他药物, 用于预防细菌性疾病、 寄生虫疾病或其他内科性疾病。
(2)在注射疫苗前 3 d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 维生素、 抗应激药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或鸭群的应激反应, 提高抵抗力, 确保疫苗注射后的免疫效果和减少应激反应。
(3)产蛋期间抗菌药物要慎重选择使用, 以免应用不当, 影响产蛋率。不定期地给鸭群补充多种维生素, 特别是 B 族维生素, 以提高鸭群的抗应激能力。
6 鸭场人员的管理
人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为此, 鸭场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 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奖罚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技能。综上所述, 在蛋鸭规模化养殖中, 品种、 饲料、 饲养管理、 防疫每个环节均重要, 只有全面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鸭群健康、 良好的生产性能。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张汝,常志顺,王传禹,杨斌)
上一篇: 羊的主要原虫病的流行及防控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