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发酵床养猪引发小袋纤毛虫感染的诊治

发酵床养猪引发小袋纤毛虫感染的诊治

     2014年8月底,我县一家采用发酵床养猪的猪场,饲养生猪226头,从8月中旬开始,90日龄的猪发生了一种以顽固性腹泻为临床特征的疫病,发病率60%以上,死亡23头,死亡率超过10%。急性型、多突然发病,2~3d内死亡,慢性病猪的病程在2周左右。该病除顽固性腹泻、消瘦外,无明显临床症状,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经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建于2012年,全场均采用发酵床饲养,即所有生猪全部在发酵床上生长,此前共饲养2批生猪,均较为顺利。2013年下半年因生猪行情较差等多种原因而停养1年,2014年因行情逐步好转,分别在7月中旬和下旬分2批引进三元商品架子猪226头,饲养1个月左右,猪群有零星发病,用抗菌素治疗后时好时坏,到8月中旬发病后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头孢、三字球虫粉、磺胺类药、痢菌净等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并出现死亡。发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典型的症状为腹泻且排出带有黏膜的碎片,有时部分病猪有血痢,严重猪腹泻时呈喷射状,射程达2m左右。病程5d以上,也有2头急性死亡病例。猪群发病后期,整群精神状态一天不如一天。至就诊时发病率60%以上,死亡23头,死亡率超过10%,经济损失近2万元。

2 剖检变化

     病死猪消瘦、被毛粗乱,眼球凹陷,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后肢及尾部粘满粪便。打开腹腔可见肝脏上有许多白色的寄生虫斑点,盲肠、结肠血管扩张充血,小肠臌气,内有稀粪,肠黏膜脱落并有溃疡斑。结肠充盈,肠腔内充满米黄色的水样液体,部分结肠壁上有白色米粒大小干酪样坏死结节(如图1、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3 实验室检查

     3.1 取心血、肝触片,染色、镜检,未见细菌;无菌接种小牛血清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经37℃培养24h,未见细菌生长。
 
     3.2 取结肠黏膜及粪便涂片、镜检,可见运动的且体表有许多排列成形的纤毛状疑似小袋纤毛虫。经采样送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寄生虫教研组检验,确诊为猪小袋纤毛虫(如图3)。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上顽固性腹泻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小袋纤毛虫病。

4 防治

     4.1 加强卫生管理:淘汰无治疗价值的重症病猪,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因该场为发酵床养殖,无法及时清除粪便,只能清除舍内走道上的污物,并进行消毒。

     4.2 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缓解机体脱水,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4.3 药物治疗:全群以地米硝唑拌料连用7d,严重者用甲硝唑喂服,停药5d,再用药7d,用药第2d猪群即有好转的迹象,经一个疗程后控制了病情,无新发病例。因该场为发酵床饲养,康复猪仍然有接触小袋纤毛虫包囊的可能性,故建议该场每隔半个月进行预防性投药5d,直至猪体重达60kg以上。

5 讨论

     5.1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主要感染猪和人,人和猪误食了小袋纤毛虫的包囊后而感染,囊壁在肠内消化,逸出纤毛虫,当宿主的消化功能紊乱时虫体可乘机侵入,破坏组织,造成溃疡性肠炎,感染的部位主要在结肠,其次是直肠和盲肠。在我国南方地区,小猪常发生本病。本地区发病较少,易误诊,如在临床上发现仔猪久治不愈的顽固性腹泻,应进行粪便检查,以便最快进行用药治疗,减少经济损

     5.2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能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零排放的有机养殖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多种有益微生物迅速降解猪的排泄物。可有效缓解猪场的环保压力,解决猪场的粪尿排放问题,维持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发酵床养猪是集约化养猪的一种创新模式,但由于发酵床富含有机物,温度和湿度利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猪与垫料、粪尿密切接触,2~3年才更换一次垫料,这些因素均会促进猪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因此生产上有必要进行定期驱虫,但由于驱虫药及其代谢产物和猪排泄物对垫料中发酵菌的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有必要在定期驱虫后补充发酵床的发酵细菌,并在用药后几天内勤翻垫料,将虫卵及时翻入垫料内部。

     5.3 发病猪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在粪便中找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和包囊而确诊。剖检时着重观察结肠和直肠有无溃疡性肠炎病变,并采肠黏膜涂片、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5.4 猪胃肠道寄生虫虫卵随猪粪便排出体外,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氧气充足的环境中才能逐渐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利用发酵床20~35cm下方温度长期保持40~65℃的特点,结合发酵床日常管理中的疏粪管理和定期翻动垫料的工作,及时将猪粪连同发育的新鲜虫卵分散,翻入垫料内部,利用发酵床的生物热作用抑制虫卵发育甚至杀灭虫卵。如使用驱虫药,则应在用药后几天内勤翻垫料,将虫卵及时翻入垫料内部,以杀灭虫卵。

     5.5 建议今后从正规猪场进猪,并严格经过隔离饲养程序,最好饲养至体重50kg以上时,全群猪经驱虫2次后再转到发酵床上饲养,这样可减少寄生虫虫卵在发酵床上的繁殖和传播,也可避免驱虫药对发酵床内发酵细菌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养殖效益。


(1海安县城东镇畜牧兽医站,张 艳 ;2江苏省海安县畜牧兽医站,程素平, 丁永龙  ;3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畜牧兽医站,章亚东)

上一篇: 规模猪场生存现状及出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