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曾经被认为很稳定的疫苗效果都很确实的伪狂犬,最近在不少地区大面积爆发,其症状似猪瘟又像蓝耳,又都无法确定,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猪伪狂犬病。究竟是伪狂犬病原发生变异还是出现了超强毒株?亦或说是疫苗产品问题还是我们养猪人自身经营管理问题?行业内也是众说纷纭,但大多数是站在自身立场在论述问题。笔者一直认为猪瘟和伪狂犬是规模猪场猪群健康的“防火墙”,究其原因,得重新认识猪瘟和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及传染
PRV属于水痘病毒属,α疱疹病毒亚科,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分离株最初通过特异性序列的内切酶剪切后的限制性病毒基因进行分类确认。鼻腔黏膜和口腔是主要的感染入侵部位,结膜感染可能导致动物的快速发病。孕期PRV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后3月,也可通过初乳传染给仔猪。感染猪所有的身体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吸物中都含有高浓度的PRV。在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病毒在感染后1-2d开始排毒,2-5d达到高峰,可持续17d。
PRV在CNS的复制以非化脓性脑膜脑炎为特征,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紊乱。三叉神经节、骶神经节和扁桃体被认为是猪的PRV主要潜伏点。其显著特点是形成持续潜伏状态的能力,甚至可伴随宿主一生。因此,潜在带毒的动物是控制本病的主要威胁。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感染PRV可出现高烧,继而出现厌食、精神萎靡、消化不良、口水增多、呕吐、战栗,最终出现显著的共济失调,尤其后腿。呼吸道症状主要有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并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成年猪的呼吸道症状是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对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无明显症状的突然死亡为特征;2-3周龄的仔猪可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症状,死亡可达100%;3-6周龄可出现神经症状,但随年龄增加而减弱;4周以上死亡会降低到50%,5月龄及以上通常不超过5%。种猪主要表现繁殖障碍,如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
如果同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下,比如PRRSV、PCV2或SIV,在断奶前后的仔猪可形成严重的通常致命的坏死性肺炎(PNP)。
对于猪群缺乏特异性的大体病变。大量小的急性出血性坏死点(1-3mm)是α疱疹病毒感染动物后在肝脏、脾、肺、肠道、肾上腺等部位的病变特征。母猪流程后可见坏死性胎盘炎和子宫内膜炎,同时伴有子宫壁的增生和水肿。PRV感染也可以引起阴囊水肿。
临床意义
1、PRV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感染,主要潜伏点为三叉神经节、骶神经节和扁桃体,并很可能逆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紊乱。但是,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无非通过三大粘膜:消化道、呼吸道及生殖道,所以,一旦感染PRV,就等于为其他病原微生物敞开了通道。
2、繁殖障碍:多种疾病都会引起繁殖障碍,PRV感染后,既要水平传播,也会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同时可通过初乳传染给仔猪。
3、PRV感染后无明显的特异性的临床病变,尤其是4周龄内仔猪。给我们临床判断确诊和尽早找到解决办法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7日龄内仔猪通常是急性的高死亡率为特征,会让我们常常不知所措。
最新研究报告
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学术年会(广州),四川农业大学伍锐老师报告了2012年新分离的JS-2012 PRV毒株及其相关的毒力学和免疫学分析,指出:变异的伪狂犬病病毒抗原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疫苗免疫血清对变异的病毒中和能力较差,因而免疫常规疫苗(比如经典Bartha株),仍然可能导致猪群发病,而针对新发PRV研制的基因缺失疫苗对经典毒株可能引起的感染都会有很好的保护。
预防及控制建议
目前针对该病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仅仅依靠的疫苗接种及防止继发感染的保健措施。
高质量的灭活苗安全性好,能阻止临床症状和降低病毒排出量, 尤其免疫母猪后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给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但灭活苗不能诱生在保护性免疫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的细胞毒T细胞反应(TCL),亦不能诱生粘膜型抗体IgA产生,因此免疫效果不及弱毒苗。同时多数灭活苗不能监测区分野毒,给PR的净化带来困难。
自然弱毒疫苗,是通过非猪源细胞或鸡胚的反复传代,或在某些诱变剂的存在下,用高于通常的培养温度在细胞培养物上反复继代获得,其基因组的内部一些基因的缺失(通常称单基因缺失)而制成,它是一种天然的基因缺失疫苗。
自然弱毒苗主要毒力基因(TK)没有缺失,毒力有很大返强的可能性,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流行,而且未经充分致弱或过度致弱的疫苗株不仅不能诱导满意的免疫保护反应,而且还有可能引起疾病及免疫抑制;弱毒疫苗还可建立潜伏感染,并存在散毒的可能,在部分接种猪血清中虽然存在中和抗体,但其排毒期却可持续数年。因此,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弱毒疫苗,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缺失TK的基因缺失疫苗。
人工基因缺失苗
即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PRV 基因组中插入或缺失一段序列致使PRV 的某些基因不能表达,从而致弱PRV,同时又保持其较强的免疫原性。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于1999 年在国内首次成功构建了PRV TK- /gI- /gp63- /LacZ 三基因缺失株,并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株动物病毒基工程疫苗,即伪狂犬病三基因缺失活疫苗(SA215)(郭万柱等,2000)。
目前,四川华神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采用该项技术成功生产出产品上市,并组建完善的技术及售后服务团队,为规模猪场阻断猪伪狂犬病的危害提供了成套的技术方案。建议按照该方案确实执行,不但能解决猪伪狂犬病的困扰,还能有效净化该病。
(四川华神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上一篇: 规模猪场猪群健康的防火墙(二)——关于猪瘟的再认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