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综述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猪瘟疫苗最经典的猪瘟病毒毒株,很多国家使用我们的疫苗解决甚至净化了猪瘟,而我们国家的猪瘟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常年存在于很多规模猪场。经过多年调查积累发现,只要在一个猪场发现猪瘟和伪狂犬免疫存在问题,那么出现任何问题的可能性都有了。所以笔者把猪瘟和伪狂犬的免疫作为猪场的防火墙来分析,希望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以供参考。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病原及传染
猪瘟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1885年,Salmon和Smith等对猪瘟和沙门氏菌及猪丹毒作了鉴别诊断。1903年,DeSchweinitz和Dorset证明猪瘟的病原体是病毒。匈牙利的Hutyra Koves于1908年制成猪瘟高免血清,说明那时欧洲已存在猪瘟。日本于1909年第一次发现并开始研究猪瘟(Sasahara,1970)。中国何时发现和证明猪瘟存在,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约于1925年,东南大学农科开始研制免疫血清防制猪瘟。
猪瘟病毒是ssRNA病毒,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RNA为单股正链。病毒粒子呈圆形,大小为38~44nm,核衣壳是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有包膜。猪瘟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不能凝集红血球,与牛腹泻病毒(BVDV)有相关抗原。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温度、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抵抗力较强。
猪瘟病毒能在猪胚或乳猪脾、肾、骨髓、淋巴结、白血球、结缔组织或者肺组织的细胞中培养,但在这些细胞上不产生明显病变。
CSFV是相对稳定的RNA病毒,但其抗原性和遗传学变化很大,不同毒株之间还可进行重组。CSFV有3个基因群,每个群有3-4个亚群。
CSF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相对比较有限;媒介传播是主要途径:公猪的精液、啮齿类动物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的途径、工作人员使用的工具、运输器具等同样值得关注。所以完善、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方能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扩散。
症状及病理
CSFV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口鼻传播,而且病得最初会在扁桃体内复制,再到局部淋巴结,然后通过外周血液扩散到骨髓、内脏淋巴、小肠和脾脏的淋巴组织,通常会在6小时完成全身感染。由于CSFV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复制,所以CSFV感染能引起免疫抑制,其中和抗体在感染后2-3周才会出现。而且CSFV能干扰干扰素的产生,激活旁路杀伤途径杀伤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减少,这些严重后果可能与宿主丧失干扰素的产生能力有关。
一般情况下,最急性、急性、慢性及产前形成的CSF表现形式与病毒的毒力密切相关,但是由于不同品种、日龄、健康状况及免疫状况对于同一毒株的敏感性不同,所以CSFV的毒力一般很难界定。临床上一般会出现食欲减退、嗜睡、结膜炎、呼吸困难、便秘腹泻或交替等等,慢性病例有时会出现间歇热、慢性肠炎、逐步消瘦等。同时,CSF是能引起皮肤充血或发绀及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数种疫病之一。尤其是低毒力CSFV毒株,从临床症状很难与非洲猪瘟(ASF)、蓝耳(PRRS)、肾病皮炎综合症(PDNS)及沙门氏菌病等区分开。
CSFV在妊娠的任何时期都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感染的毒株的毒力和妊娠的时间决定是否会导致流产或死胎,但妊娠50-70天感染时出生的仔猪会有持续的病毒血症,他们刚刚开始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多发生先天性震颤直至被淘汰,这种感染被称为“迟发型CSF”,与反刍动物BVDV十分相似,能持续向外排毒长达数月之久,是CSFV重要的存储宿主。
CSFV急性感染时病理变化主要是以广泛性出血为主,比如皮肤斑点状出血、肾与淋巴结及喉头膀胱出血、回盲连接处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CSF典型症状是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但不是太常见,脾脏及扁桃体肿胀出血较为常见。慢性病例全身淋巴组织严重缺失,可见回盲口有扣状溃疡。多数毒株引起的病变以淋巴结最为严重(Floegel-Niesmann等2009年),其次是回场坏死灶及脑血管充血。
诊断及检测
临床症状往往在诊断时缺乏确定性意义,因为经典毒株引起的典型症状不是都会出现,而且有时出现的繁殖障碍及呼吸系统损害很容易同其他疾病相混淆,比如PRRS。但是可以肯定的是CSFV一旦感染并潜伏下来以后,最麻烦的是对免疫系统的打击,严重影响宿主产生干扰素的能力。所以要确定CSFV的具体感染情况及损伤程度,还是需要依赖于严谨科学的实验室检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品化的检测试剂盒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还与其他瘟病毒的抗体有交叉反应,比如BVDV。
抗原特异性的ELISA和亚单位、缺失突变或嵌合疫苗在在未来研究中联合应用是非常有前景的,或者说是未来控制CSF的大趋势。
综合防控措施
血清学检测及有效的疫苗免疫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基本的饲养管理以及科学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是控制所有疾病的前提。
需要强调的是,疫苗最好使用大厂家所提供的质量和物流措施都被大多数使用者认可的产品,疫苗的选择及免疫程序的制订必须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确认,同样的疫苗在不同的猪场或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都需要对免疫程序甚至具体操作作相应的调整。
结论
1、猪瘟和伪狂犬病是规模猪场疾病防控的防火墙,一旦这两个疾病控制出现问题或隐患存在,猪场将会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
2、疾病控制不能单一依靠疫苗,需要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科学而合理的保健措施(不是定期添加抗生素就是保健!!)、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良好的执行。
3、疫苗的选择既要科学合理,关键要明白为什么这样选择。
4、作为投资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良好的抗风险意识是养殖成败的核心。
(四川华神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上一篇: 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毒病综合防治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