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循环农业是解决畜禽粪污污染的最有效办法

循环农业是解决畜禽粪污污染的最有效办法

     近年来,随着我市畜禽规模化养殖迅猛发展,与之伴随产生的畜禽粪污排放问题日趋严峻,大量随意排放长期堆滞的畜禽粪污,不仅孳生大量的苍蝇蚊虫,而且大面积污染土地和水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养殖场粪污治理现状

     目前,我市畜禽养殖正在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全市生猪、家禽、奶牛规模比重分别达到84.47%、95.97%和99%。为全面了解我市规模场粪污处理情况,本次调研,我们随机抽取了428家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占全市大中型养殖场比例8.8%。据调查,428家畜禽养殖场中建有干粪堆积池、污水处理池或循环农业等粪污治理实施设备的场占35%,建有但不完善的场占18.7%。

     根据所调查养殖场粪污利用方向,我们发现,全市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粪污治理方式。

     1.1“三分离”治污

     通过调查,我市大多数大中型养殖场已基本采取固液、雨污和干湿“三分离”方式,干粪堆积发酵,生产和生活污水进入封闭排污沟,并通过污水处理池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用于种植业。典型代表是宿城区东牧养殖公司污水三级沉淀后用于种植稻麦和洋河新区仓集润民牧业污水三级沉淀后用于养鱼。

     1.2农牧循环模式

     从调查中了解到,农牧循环在我市运用较广,技术也较成熟。主要做法就是:畜禽粪污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渣用于果蔬菜园基肥,沼液用于灌溉或养鱼,沼气发电或作为场户日常照明所用。目前,我市农牧循环模式主要是猪(鸡)-沼-菜(粮、果、渔)。典型代表是泗阳苏食集团养猪场“猪-沼-渔”、天蓬牧业有限公司“猪-沼-粮”、雪峰养猪专业合作社“猪-沼-果”和宿迁晟大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鸡-沼-渔(菜)”的循环模式。

     1.3畜禽粪便工厂化处理

     据了解,我市畜禽粪便工厂化处理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投资较大,有一定技术含量,在我市还没有普及,目前还仅限于生产有机肥。典型代表是宿豫区建成江苏谷浪多肥业(宿迁)有限公司和宿迁绿源肥业有限公司进行鸡粪加工有机肥综合利用,每年生产有机肥20万吨左右。

     1.4发酵床养殖技术

     我市该项技术多在生猪养殖上运用,充分借助微生物发酵原理,建立发酵床,添加锯木屑、秸秆、稻草等发酵基础物质和发酵微生物等,使生猪粪尿经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分解,免冲冼栏舍,减少污染。目前,沭阳银丰农业有限公司和泗阳天蓬牧业等10多家养殖场使用该项技术。

2存在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市在畜禽粪污治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表现在:一是选址、建场等不符合环保要求,部分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二是采取农牧循环模式养殖场,在种殖业淡季,养殖污水或沼液不同程度地排入河流;三是养殖区域周边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规模化种植户较少,使种养结合的推广速度较慢;四是环保设施投入成本高,后期运行管理费用高,畜禽养殖是高风险低利润产业,导致养殖场内在动力不足。

3分析与结果

     通过调研分析,并综合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外省市粪污治理好的做法,结合我市近几年来的探索,我们认为:畜禽养殖必须实行固液、雨污和干湿“三分离”,干粪、沼渣堆积发酵或制作有机肥用于种植业,沼液、经三级沉淀后的污水采用“猪(鸡)-沼-菜(粮、果、渔)”循环模式,这种方法最经济、最有效、也最高效。但要注意的是:养殖场周边必须规划配套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土地或鱼塘;在种植业淡季,要配套相匹配的容纳沼液和经处理污水的存储池,避免沼液、污水外排。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以奖促治”政策,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推进力度,全面整合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等有关项目资金,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设备改造升级,项目资金重点向猪-沼-粮(果、菜、渔)等循环农业方面倾斜。

     4.2实行养殖准入制

     提高畜禽养殖场准入门槛,对新建大中型养殖场选址、场内区域布局、防疫消毒通道、粪污处理等条件由农牧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不得建设;对已建粪污处理不达标的养殖场,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到位的,逐步限制或禁止养殖,从源头上防止畜禽养殖污染。

     4.3加大粪污治理监管力度

     加大对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巡查、监管力度,及时掌握养殖场户污染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对治污不达标或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要督促其迅速整改到位,保障粪污治理的长效机制。

     4.4加快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坚持以地定畜、种养平衡的原则。各规模养殖场应当根据周边土地对畜禽粪便、污水的消纳能力,确定养殖场的规模,实现种养平衡,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农业,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江苏省宿迁市畜牧兽医站,芮国兴,吴洪,张文成,仲向前,丁鹏)

上一篇: 畜禽养殖用药失误及其对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