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肽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效益分析
国是世界第一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近30年来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生猪存栏4.62亿头,比1978年增长53.5%;生猪出栏6.09亿头,增长2.8倍;猪肉产量为4615万t,增长4.7倍。生产水平也发生明显改善:生猪出栏率分别从1978年的53.5%提高到2008年的131.6%;生猪胴体重从1980年的57.1kg,提高到76.5kg;育肥猪出栏周期从1978年的300d左右缩短到180d左右。另据统计,2011年全国生猪存栏46767万头,生猪出栏66170万头,猪肉产量5053万t,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是名符其实的养猪大国,但是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养猪强国的距离却很远!我们的P/S/Y(每头母猪每年上市生猪数)只有13左右,出栏率142%左右,饲料转化率3.6~3.8:1。而被称为“养猪王国”的丹麦,P/S/Y为26~33,出栏率168%,饲料转化率2.4~2.8:1。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生产工艺落后、猪舍建筑及设备设施落后、养殖观念及技术落后、养殖行业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等等。而最重要的,还是疾病的控制难度太大,猪群的发病率偏高,导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始终处于偏低水平。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导致疫情的暴发,轻则造成死亡率增高、生长速度下降、繁殖性能降低,重则造成猪场严重亏损甚至倒闭。注射疫苗作为目前我国防控生猪疾病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很多养猪对疫苗的使用存在误区。鉴于上述原因,为解决养猪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利用小肽来提高养猪企业的生产能力。小肽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自2012年初开始,在某养猪场进行试验研究。小肽对免疫抗体产生速度、抗体水平持续力、免疫成功率、免疫应激情况影响等方面的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找出了使用小肽的生猪免疫、保健方案。
研究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经济效益缩值系数已推广产生效益的规模-已投入的科研经费及推广费
1研究已取得效益
1.1通过检测由于抗体保护率提高,每头猪可减少20元的日常保健费用。
1.2为方便快捷地计算出《小肽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使用小肽提高免疫保护率,减少生猪疾病,现取生猪出栏时间平均提前8d这一指标来计算。所产生的商品瘦肉型猪达100kg体重的天数缩短了8d,平均每头每天采食全价配合饲料2.5kg,每配合饲料成本3元/kg,则每头育肥猪降低饲养成本:
8d×2.5kg×3元/kg=60元。
因此,每头猪可新增纯收益80元。
2研究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该指标为预测值表示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可能为社会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资源的价值总额。
计算公式:
研究还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经济效益缩值系数推广期间产生效益的规模-预测期间应分摊的科研经费
2.1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经济效益,在上述分析中已知80元/头
2.2缩值系数0.7
2.3预计经济效益年限: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多年的试验总结,畜禽类研究项目的使用期为6年。
2.4预计推广期内产生的规模:随着饲养场效益意识的增强,生猪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他们注意经济效益,提高生猪防疫的水平及生产的质量。小肽在生猪行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被重视,规模将逐步扩大,2013年将达到辖区生猪存栏栏量的10%,以后每年将增加5%,推广期内产生的经济效益规模可能为:2013年规模:168000×10%=16800头
2.5预测期间应分摊的研究费用:未来6年,在推广应用本研究成果过程中,每年应投入的研究及推广费用约10万元,6年应分摊的研究费用为60万元。
代入公式:
研究还可产生的经济效益=80元/头0.7109636头-60万元≈554万元
3年经济效益
该指标指农业生产成果在生产推广应用及平均每年可能为社会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资源的价值总额。
计算公式:
年经济效益=已获经济效益+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计算年限
经济效益计算年限为科研1年+预计效益6年共7年代入公式
年经济效益=0.1万元+554万元/7≈79万元
4研究投资年纯收益率
该指标指用于研究成果的每一元研究经费用在成果应用与生产后每年平均可能为社会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资源的价值总额。
计算公式:
研究投资年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X科研单位经济效益统计系数/年投入科研经费
4.1年经济效益已知为79万元
研究投资年纯收益率=79万元X0.4/8.7万元=3.6
已获经济效益+还可能生产的经济效益
这样每投入1万元研究及推广费用可获得科研平均收益率为3.6元,即每投入1元科研费可能为社会增加纯收益3.6元。
综上所述,该研究投资平均创效益率为1:3.6;年经济效益79万元;已获经济效益0.1万元,在今6年中还将产生经济效益为554万元。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畜牧兽医局,窦兵霞,李惠)
上一篇: 乡镇小型猪场生存发展的探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