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如何走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困境

如何走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困境

     亳州市是畜牧业生产大市,近年来,大力组织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整体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提升饲管水平,实现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13年全市生猪存栏150.6万头,同比增长5.2%,出栏307.3万头,同比增长7.0%;牛存栏15.0万头,同比增长8.9%,出栏16.2万头,同比增长10.2%;山羊存栏138.6万只,同比增长10.4%,出栏214.2万只,同比增长11.5%;家禽存栏1227.9万只,同比增长3.1%,出栏2285.9万只,同比增长4.0%。肉蛋奶总产42.1万t,同比增长5.1%。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大户发展到2.02万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畜牧业的发展为满足城乡肉类需求、丰富群众“菜篮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春节前后出现了全国性生猪产能相对过剩、禽业遭到H7N9禽流感袭击、肉牛受到走私牛肉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持续下滑,畜禽养殖业一度陷入低谷。该如何摆脱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困境,是我们畜牧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谈些浅显的认识和看法,仅供参考:

1困境与制约因素

     1.1生猪价格持续下滑

     2014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养猪业已经全面陷入了重度亏损的窘境。毛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养殖户惯性思维,把生猪都囤积压栏到春节前出栏,卖个好价钱,导致生猪相对产能过剩;二是消费者呈现理性消费,重大传统节日消费淡旺季不明显,市场供应量丰富,可供选择的副食品空间较大;三是市场规律呈现周期性;四是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产品结构有待调整和优化。

     1.2家禽业遭H7N9禽流感冲击严重

     去年底以来,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家禽业遭遇“回马枪”、“倒春寒”,家禽养殖企业遭受严重冲击,禽类市场销售量减价跌,甚至有价无市。H7N9禽流感对家禽的影响从2月底开始减弱,3月中旬家禽价格已基本恢复至正常价位。

     1.3政策性养殖保险相对滞后

     目前我市实施的政策性养殖保险主要有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其他养殖业保险尚未推开,如育肥猪保险只在蒙城县搞试点,该县每头育肥猪保费30元,其中农户承担20%,财政补贴80%,育肥猪病死后赔偿在150~700元(根据体重计算);蛋鸡保险也只有国元保险在谯城区康楼禽业搞试点,每只鸡保费1.98元,其中农户承担25%,区财政补贴75%(省补贴25%,区补贴50%)。

     1.4防疫员劳务报酬相对偏低

     全市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1036名,承担全市春秋两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及日常补免补防工作,国家、省、县(区)对基层防疫员实行劳务补贴制,在完成“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的基础上,每名村级防疫员给予每年3600元的劳务补贴。基层防疫员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经济报酬反差大,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防疫工作的开展。

     1.5协检员劳务报酬没有保障

     全市现有协检员406名,主要承担协助动物检疫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繁重任务。协检员工资主要从动物检疫调节费中支出,从2013年8月起,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取消了动物检疫收费,协检员断绝了工资来源,无收入,工作没有积极性。

     1.6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从2012年5月开始,我市对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猪进行统计上报,国家按每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给予80元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补贴50元、省、县(区)补贴15元。随着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日益显现,存在问题:一是无害化处理设施很少,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深埋,无害化处理不彻底,造成二次污染;二是个别养猪户受利益影响虚报病死猪数量,套取国家资金;三是主管部门监管工作量大,部分县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了无害化处理监管上,仍无法控制监管漏洞。

2对策与建议

     2.1对于生猪价格持续下滑问题

     从短期来看,一是减少能繁母猪、育肥猪存栏量,以减少损失。二是适时出栏,提高猪粮比。三是加强防疫,减少仔猪死亡率;从长期来看,一是进行产业调整,目前猪生产供大于求,必须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淘汰部分产能,促使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二是建立预警机制,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的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做好存栏调整,确保生猪行业的市场供需平衡,稳定生猪养殖业发展,保护养殖企业(户)利益。三是实现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增加养殖企业(户)抗风险能力。四是构建生猪养殖企业(大户)信贷机制,一方面加大金融机构资金投放力度,另一方面建立生猪养殖企业(大户)贷款的贴息补贴制度,以缓解生猪养殖企业(大户)资金压力,或帮助生猪养殖企业(大户)转型升级。

     2.2对于家禽养殖业受H7N9禽流感冲击问题

     一是建立促进家禽生产的长效机制,目前省畜牧局等有关部门在对全省家禽业生产情况进行调研,拟制定扶持家禽生产的长期补贴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对种禽场、规模养殖企业、禽类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补助,加大银行对养殖企业、合作社等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家禽养殖业迅速恢复生产。三是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社会负面报道导致群众闻鸡色变,家禽产品严重滞销,应理性看待禽流感等疾病,因势利导进行宣传,避免群众和养殖户对禽流感的恐惧,引导公众理性消费。

     2.3对于养殖业政策性保险相对滞后问题

     建议实施育肥猪、蛋鸡、能繁母羊等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为养殖者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养殖积极性。

     2.4对于村级防疫员和协检员待遇问题

     各级政府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提高村级防疫员劳务补贴,劳务工资由现在的每月300元增加到500元;将协检员劳务报酬纳入财政预算,每人每月给予1000~1500元劳务工资,统筹解决村级防疫员、协检员“五险一金”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满足当前动物防疫、检疫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2.5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

     一是深入养殖场进行调研,倾听群众的意愿,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如通过全面推广育肥猪和能繁母猪保险由保险公司、畜牧部门、财政部门共同核准病死猪数量,避免虚报漏报,减少监管部门工作量;二是由政府出资每县区集中建2~3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通过社会化运作的方式,把财政80元补贴拨付到处理站,在业务部门监督指导下,由处理站对病死畜禽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安徽省亳州市畜牧兽医局,陈圣军,张永,宿同宇)

上一篇: 河南省部分地区家禽从业者和消费者对H7N9流感认知度调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