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饲料的配制与饲喂方法
确保日粮的科学调制会对肉猪生产潜力的发挥以及肉猪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肉猪的日粮应在满足肉猪所需生长要求的基础上,使其生产潜力得以完全发挥,同时尽量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在最大限度上控制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期间还应配合科学的饲喂方法及饲喂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1饲料配制
1.1饲料颗粒的大小
在饲喂玉米、高粱、小麦、稻谷等谷实饲料之前,应将其进行粉碎或压片处理,因其具有硬种皮或兼有粗硬的壳,这样一来可有效降低咀嚼所消耗的能量,也可利于消化。其中对玉米等谷实饲料粉碎的细度应确保颗粒直径在1.2~1.8mm之间,可有效增加肉猪的采食量,使其能够快速增重,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如饲喂颗粒直径在0.3~0.5mm之间的细粉饲料与饲喂中等细度饲料的肉猪相比,其出栏日期会延迟约15d。对于青绿饲料、块根块茎类、青贮料以及瓜类饲料,在饲喂前应进行切碎或打浆处理,与精料搅拌后进行饲喂,可起到缩小体积、增加采食量的效果。如需饲喂大量甜菜,在饲喂前应进行粉碎处理,并且越细越好,以免导致肉猪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情况。在饲喂干粗饲料前也要进行粉碎处理,且越细越好,可起到缩小体积、改善适口性及增加采食量的作用。
1.2生喂与熟喂
如果将玉米等饲料煮熟,会破坏其中的一些维生素成分,还会减少其中的氨基酸利用率。所以,在饲喂谷实饲料或是其加工副产物时应采用生喂的饲喂方式,避免将其煮熟后进行饲喂。采用生喂的饲喂方式能够有效节省燃料及人工费。对于各种牧草、青草野菜、甜菜、白菜、萝卜、瓜类以及一些水生植物等青绿多汁饲料,在饲喂前应将其进行粉碎或打浆处理,不可在煮熟后进行饲喂,以免破坏其中的维生素成分,还会有一定的机率产生亚硝酸盐中毒的现象。在饲喂马铃薯、甘薯及其粉渣时,应在煮熟后进行饲喂,以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饲喂大豆、蚕豆时,应将其炒熟或煮熟后进行饲喂,可有效增加饲料的利用率。对于一些含有害成分的饲料如棉仁饼、菜籽饼等出现轻度变质的饲料以及剩菜、剩饭、泔水,应在煮熟后进行饲喂,可显著减少或避免出现中毒情况。
1.3干湿料的调制
为促进肉猪的采食情况,减少饲喂时间,猪舍内应避免出现饲料粉尘,干粉料可采取2:1或1:1的比例进行掺水,将饲料调制为半干粉料或湿粉料,可用槽子饲喂或直接撒在硬地面上,并注意另给饮水。料水的比例达到1:1.5~2.0之间时,会变为浓粥料或稀粥料,但是并不会影响其饲养效果。当料水的比例超过1:2.5时,会影响到各种消化液的分泌情况,冲淡消化液,使消化酶的活性有所降低,同时还会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饲粮的含水量超过70%时,会对氮的利用率以及体蛋白的沉积量产生影响。为肉猪饲喂湿粉料或半干粉料与饲喂干粉料相比,会加快其增重速度,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饲喂方法
2.1限量饲喂和不限量饲喂
不限量饲喂可以增加猪的采食量,提高日增重,胴体背膘较厚。该法就是将饲料装入饲槽,让猪自由采食。还可以采取按顿不限量的饲喂方式,直到饲料稍有剩余为止。限量饲喂可在肉猪生长的后期采用,这样可显著减少胴体背膘的厚度,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饲料转化率。但限制饲喂的缺点是出栏时间延长,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猪舍的利用率。为了使肉猪有较快增重速度和较高的瘦肉率,在其生长前期可采取不限量的饲喂方式,确保肉猪的肌肉能充分生长。后期在适当减少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基础上,可采取限饲的方式。
2.2日喂次数
肉猪的日喂次数应按照猪的实际年龄以及饲粮组成来进行控制。在仔猪阶段,喂3~4次/d。在中猪以及大猪阶段,采用精料型饲料,喂2~3次/d,采用青料、干粗饲料或糟渣类饲料,喂3~4次/d。要合理控制每次饲喂的间隔,并科学制定饲喂时间。
2.3给水方法
当肉猪在舍内吃睡,舍外排粪,采取大群密集的饲养模式时,最好在舍内喂饲栏水泥地面上撒喂半干粉料或湿粉料,并在栏内设置足够的水槽或自动饮水器。对于小群栏的固定饲养模式而言,可采用槽子饲喂或自动饲槽进行饲喂,并设置水槽或饮水器。采用槽子饲喂应确保设置足够的槽位,以免出现强夺弱食的现象。
(黑龙江省大庆市粮食局第五粮库,吴民)
上一篇: 奶牛行为信息的观察与分析原则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