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兔的繁殖力措施
兔的繁殖力是指公母兔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子代所表现的能力,它既是先天遗传的性能,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影响兔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有:遗传性与品种、种兔群的年龄结构、营养水平和管理水平、环境因素、种公兔的合理利用、配种时机、种兔的健康状况等。任何一种因素不合理,都会影响种兔的繁殖力。因此要提高兔的繁殖力,取得好的生产效益,就必须根据兔的生物学特性,全面掌握肉兔的生殖生理规律,科学地运用繁殖技术,并从多方面采取用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种兔的繁殖潜力,提高后代兔群的质量和兔场的生产水平,现笔者就如何提高兔的繁殖力问题做以下探讨。
1严格选种
首先要选择遗传品质好,生产性能突出的优秀公母兔留作种用。种兔必须健康无病、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种公兔要求睾丸对称,阴囊周径较大、性欲旺盛、精液品质优良、无恶癖;母兔要求品种特征明显、发育良好、发情正常、产仔多、母性好、泌乳力强、成活率高的青年兔。留种公母兔最好从母兔第3~5胎中选留,有效乳头在4对以上,通过断奶初选,2、5、8月龄复选,1岁后精选,选出的种兔必须符合该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要求。
2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
养殖场(户)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市场需求,拟定出科学合理的繁殖计划,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的加以执行,又能按计划的保证兔群科学合理的周转。
3科学饲养管理
根据种兔的体况和繁殖任务,在饲养方面必须给生产种兔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保证代谢平衡,使种兔能保持良好的繁殖体况。种公兔在配种前20d就应调整日粮,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适量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种母兔必须保持适中膘情,对过肥的母兔应减少精料,多增加些青绿饲料,以减轻体重,达到配种要求;对于体况较差的母兔,在配种前1~2周要实行短期优饲,以恢复体况,促进性腺活动。在管理方面,要为种兔供给足够的光照时间和运动空间,兔舍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2h以上,同时要让种兔进行适当运动。兔舍要保持通风干燥,尽量为种兔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清洁卫生、冬暖夏凉的环境。
4合理配种
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同时,应根据所拟的繁殖计划、科学合理的抓好配种工作。一般管理条件下,以每只母兔年产4~5胎为宜,如需增加胎次,可采用频密繁殖、半频密繁殖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在保证繁殖计划任务的完成,掌握好配种时机是关键,必须要在母兔发情旺盛配种一般母兔在产仔后1~3d,仔兔断奶后1~3d以及假孕结束后,配种受胎率较高。为了提高受胎率,减少空怀,应采用复配的方法。复配可分为重复配种与双重配种两种类型。所谓重复配种是指第一次配种后间隔一定的时间用同1只公兔或其精液再配1次;双重配种是指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h用第二只公兔或其精液再配一次。
5保持合理的兔群结构
随着种兔年龄的增大,繁殖能力逐渐衰退,必须每年对兔群有计划的进行更新调整。一般情况下,兔场壮年兔应占整个兔群的50%以上,青年种群占30%左右,老龄兔占20%或更少,这样才能保持整个较高的繁殖率。
(陕西省吴起县吴起镇畜牧兽医站,王军)
上一篇: 浅述猪场猪脑膜炎型及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前篇)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