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0引言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的副产物,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较齐全、均衡,与其它植物单摆源相比,豆粕具有价格合理,消化率高,氨基酸配比较平衡,含磷量较低等优点,被誉为鱼粉的最佳替代物。豆粕也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与抗原蛋白,这是制约豆粕使用的一个重要因数,发酵豆粕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发酵豆粕是经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生产的无抗原优质蛋白质,微生物将大豆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并将抗营养因子彻底分解,同时生成大量的益生菌、乳酸、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本文就近年来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
微生物发酵法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主要途径有两种:(1)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对豆粕中的蛋白类抗营养因子进行降解;(2)发酵过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利用非蛋白类抗营养因子。有研究表明,豆粕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改变了豆粕中粗蛋白质的组成,降低了大、中分子蛋白质水平,提高了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水平,同时产生了微生物蛋白质,有效地消除了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改善了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效降低了豆粕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提高了粗脂肪含量(陈中平,2011)。发酵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大量增殖,豆粕适度降解部分大豆蛋白质发酵时转化为菌体蛋白,改善了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品质。使发酵豆粕中的蛋白多肽含量丰富,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
2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1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豆粕可提高仔猪的胃肠道功能和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断奶仔猪的消化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于植物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弱,而发酵豆粕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源蛋白多肽,易于幼龄动物消化吸收,饲喂发酵豆粕后可显著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有试验证明,用微生物发酵豆粕替代断奶仔猪饲粮中的普通豆粕后发现,发酵豆粕对改善断奶仔猪消化道的应激反应有良好作用,且适口性良好,饲喂微生物发酵豆粕使仔猪料重比降低.56%(P<0.05)。刘春雪和李绍章(2006)用发酵豆粕以5%、10%、15%和20%的添加量替代未发酵豆粕饲喂32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后发现,随着发酵豆粕用量的增加,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逐渐提高,试验猪腹泻率明显下降,饲料转化率也得到了改善。章世元等(2009)将90头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日粮分别加入17.5%和35%的发酵豆粕,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的日增重效果显著,料重比和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刘欣等(2007)用发酵豆粕部分替代断奶仔猪日粮中的进口鱼粉和乳清粉,结果发现仔猪血清IgG降低了21.43%,肠系膜淋巴结系数提高了2.08%。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
2.2发酵豆粕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2.2.1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
有报道指出,用米曲霉发酵豆粕完全替代肉仔鸡日粮中的豆粕,提高肉仔鸡生长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鸡血浆IgM水平,促生长的同时提高了肉鸡的免疫水平(feng等,2007)。发现微生物发酵豆粕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促进血液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的含量,增强免疫功能。张红芬(2004)报道,肉仔鸡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提高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改善肉品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杨卫兵等(2012)用2%发酵豆粕替代樱桃谷肉鸭基础日粮中豆粕,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豆粕使肉鸭后期和全期日采食量、日增重分别提高2.18%(P>0.05)和1.46%(P>0.05),1.65%(P>0.05)和1.44%(P>0.05),料肉比分别下降1.29%(P>0.05)和1.44%(P>0.05);肉鸭胸肌和腿肌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1.52%(P>0.05)和1.90%(P>0.05)、1.17%(P>0.05)和2.67%(P>0.05);腿肌PH显著降低(P<0.05),胸肌24h和48h滴水损失分别降低11.26%(P>0.05)和8.21%(P>0.05);血氨含量降低11.36%(P>0.05),血糖含量增加1.96%(P>0.05),白球比升高4.22%(P>0.05)。
2.2.2改善肠道功能,提高肉鸡消化能力
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低,因而可以减少其对动物肠道的刺激和组织损伤。柯祥军等(2007)研究表明,饲料添加12%的发酵豆粕能显著提高艾维茵肉仔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长度、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及十二指肠肠壁厚度,显著促进了肉仔鸡消化组织的发育。发酵豆粕富含的大豆肽类能促进动物肠道消化酶分泌。发酵豆粕能提高肉仔鸡小肠胰蛋白酶、脂肪酶和胰腺胰蛋白酶活性(刘媛媛,2006)。
2.3发酵豆粕在水产中的应用
2.3.1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及其消化能力
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低,因而可以减少其对动物肠道的刺激和组织损伤。程秋根等研究表明,草鱼对发酵豆粕粗蛋白质消化率较未发酵豆粕提高了23.15%(P<0.05)。说明发酵豆粕能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适量的发酵豆粕可以部分替代水产动物饲料中的鱼粉,显著降低饲料成本。李小梅等用发酵豆粕等量替代日粮中的鱼粉,研究其去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用14.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增重率、摄食量和饵料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替代比例增加到28.6%时,试验组对虾成活率和增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29%(P<0.05)和7.92%(P<0.05),饵料系数则较对照组降低19.22%(P<0.05)。刘兴旺等分别在日粮中用不同水平的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研究其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影响,结果发现,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鱼粉后对卵形鲳鲹的采食量和成活影响不显著(P>0.05);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后对卵形鲳鲹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影响(P>0.05)(普通豆粕45.1%组卵形鲳鲹特定生长率发酵豆粕17.6%组降低32.50%(P<0.05),发酵豆粕60.8%组和普通豆粕45.1%组饵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9.37%(P<0.05)和31.98%(P<0.05)。
2.3.2发酵豆粕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
陈萱等报道,在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能够提高异育银鲫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其中发酵豆粕30%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5%(P<0.05)和32.56%(P<0.05)。彭翔等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10%、20%、30%、40%和50%的鱼粉,结果显示,黑鲷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呈下降规律,其中酵豆粕40%和50%组分别较对照组降低9.31%(P<0.05)和19.04%(P<0.05);发酵豆粕10%组黑鲷溶菌酶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发酵豆粕30%组、发酵豆粕40%和50%组提高21.68%、17.19%、21.90%和24.16%(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黑鲷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上升,其中发酵豆粕50%组黑鲷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4.26%(P<0.05)和21.69%(P<0.05)。黄蜂等报道,用发酵豆粕(25%、50%和75%)替代鱼粉,各试验组斑点叉尾鮰胃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全鱼粉组,其中50%发酵豆粕组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斑点叉尾鮰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且高于对照组(P>0.05)。
3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大豆作为发酵豆粕的主要原料,其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由于大豆发酵成豆粕期间的环节都可能会产生。从而会造成各种加工品的残留。发酵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微生物的控制,生产出的发酵豆粕成品将含有大量的杂菌,其中不乏有害菌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发酵豆粕的品质因发酵菌种和条件不同,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动物的种类、年龄和生理阶段不同,对日粮蛋白质含量和环境条件等因子都会影响动物对日粮中发酵蛋白的需求量,所以针对不同的动物,发酵豆粕的最适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黄雄斌等(2010)研究指出,发酵豆粕替代超过50%鱼粉时,对方正鲫的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4展望
发酵豆粕营养丰富,饲喂后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抑制其消化道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等药物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缓解目前蛋白质资源短缺的现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型发酵豆粕在水产饲料应用后,可明显抑制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提高动物机体免疫理,促进动物生长;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疫苗、抗生素等药物使用量;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改善其产品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在水产动物中,实现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于缓解我国蛋白质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饲料添加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翁晓辉,王敏,杜红方,史宝军)
上一篇: 冬春谨慎应对三大猪病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