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衣原体病的诊治

猪衣原体病的诊治

     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一般呈慢性经过,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急性暴发,表现为急性经过。该病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病猪和潜伏感染的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潮湿、阴冷、饲料营养不全、饮水缺乏等因素有关。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发现猪衣原体病至今,一直呈流行态势,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可感染,尤其是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更为敏感,育肥猪在本地的平均感染率在10%~50%。

1 流行病学

     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已经给集约化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经验证明,猪群一旦感染本病,要清除十分困难,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猪场内活动的野鼠和禽鸟可能是本病的自然散毒者;带菌的种公母猪则成为幼龄猪群的主要传染源,种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染本病。所以,隐性感染种公猪危害性更大。病猪可通过粪便、尿、唾液(飞沫)、乳汁排出病原体。流产母猪的流产胎儿、胎膜、羊水更具有传染性。在大中型猪场,本病在秋冬季流行较严重,一般呈慢性经过。

2 临床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猪群引起不同症候群,临床上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和围产期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公猪发生睾丸炎、附睾炎、阴茎炎、尿道炎;仔猪肺炎-肠炎、各年龄段猪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心包炎、结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流产母猪的子宫内膜水肿、充血,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流产胎儿身体水肿,头颈和四肢出血,肝充血、出血和肿大。患病种公猪睾丸变硬,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肺肿大,肺表面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肺充血或瘀血,质地变硬。在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分泌物。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有的红染。肝脾肿大。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充血或出血,关节腔内渗出物增多。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外,主要依据实验室的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确诊。

5 治疗

     鹦鹉热衣原体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在室温下10d,完全丧失其感染力,56℃25min,100℃15min被灭活;用紫外线照射30min可杀死衣原体,衣原体在5%石炭酸3h,2%来苏尔5~10min,2%氢氧化钠溶液2~3min,1%盐酸溶液2~3min,75%酒精溶液1min,0.1%甲醛溶液24h可被杀灭。鹦鹉热衣原体对四环素、青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敏感;但对链霉素、制霉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6 预防

6.1 建立密闭的种猪群饲养系统

     由于衣原体拥有广泛宿主,采用密闭饲养系统可有效防止其他动物携带病原进入猪场。

6.2 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严格把好工作区大门通道消毒、产房消毒、圈舍消毒、场区环境消毒的质量,以有效控制发生衣原体接触传染的机会。对流产胎儿、死胎、胎衣要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用2%~5%来苏尔或2%苛性钠等有效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加强产房卫生工作,以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

6.3 建立和实施猪群的衣原体疫苗免疫计划

     对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的种猪场,要给适繁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以防感染,确保向商品猪场或市场提供无衣原体感染的健康种猪。在阳性猪场,对确诊感染了衣原体的种公猪和母猪予以淘汰,其所产仔猪不能作为种猪;未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应及时接种衣原体灭活疫苗。对种繁母猪群用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在每次配种前1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淘汰发病种公猪。

6.4 药物防治

     可做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如,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等对猪衣原体病原体做敏感试验。对具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可肌肉注射1%土霉素1mg/kg,连续治疗5~7d;对怀孕母猪在产前2~3周,可注射四环素族抗生素,以预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在流行期,可将四环素或土霉素添加于饲料中(300g/t),让猪采食,进行群体预防。为了防止出现抗药性,要合理交替用药。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畜牧兽医科,韩宏军)

上一篇: 猪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