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治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炎热夏季,温热潮湿的环境很容易导致黄曲霉菌在谷物中滋生,产生黄曲霉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易导致幼龄家禽中毒。日常饲养管理不当,疏于管理,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起到诱发作用。该病如果诊治不及时,可造成大比雏鸡死亡。本病可降低幼龄家禽的生产性能,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降低。引起肝损伤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肝毒素,病理剖检可见肝增大、苍白、变脆、脂肪肝、胆管上皮增生等;黄曲霉毒素可使家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导致疫苗接种失败。
1 病因分析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幼龄家禽误食了被黄曲霉素污染的玉米、麸皮、棉子饼、混合饲料等所所致。目前,可统计的黄曲霉素及衍生物有20多种,引起家禽中毒的包括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易导致雏鸡感染发病。
2 临床症状
雏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消瘦,鸡冠苍白,虚弱,凄叫,拉淡绿色稀粪.有时带血。腿软不能站立,翅膀下垂。
育成鸡: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运动,消瘦,小腿或爪部有出血斑点,或融合成青紫色,如乌鸡腿。
成鸡:表现为耐受性稍高,病情和缓,产蛋减少或开产期推迟,个别可发生肝癌,至极度消瘦的悲病质而死亡。
雏鸭:表现为对黄曲毒素极敏感。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脱臼,鸣叫,趾部发紫,步态不稳,严重跛行,往往在角弓反张中死亡。
成年鸭:表现为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不愿活动、体质衰弱、出现贫血症状,生产能力逐渐较低,慢性中毒有恶性质,容易继发为肝癌。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中毒
可见肝脏肿大、充血,有坏死,外观呈黄白色;胆囊充盈,肝细胞弥漫脂肪变性,变成空泡状,肝小叶周围胆管上皮增生形成条索状,肾苍白肿大,胸部皮下、肌肉有时出血。肠道出血。
3.2 慢性中毒
可见肝硬变,体积缩小,颜色发黄,并呈白色点状或结节状病变,肝细胞大部分消失,大量纤维组织和胆管增生,个别可见肝癌结节,伴有腹水。心包积水。胃和嗉囊有溃疡,肠道充血、出血。
4 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初步诊断,要结合饲料调查,必要时,要实验室检查黄曲霉素确诊。
5 治疗
一旦确诊,立即停止饲喂霉变饲料,更换新鲜饲料。或者是直接改喂易消化的青绿饲料,减少饲料中的脂肪含量。给病雏饮服浓度为5%的葡萄糖水溶液,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或者是添加禽用多维素,可加快康复。为了避免继发性疾病,可有针对性的投服土霉素、氟哌酸等等抗菌类药物进行防控。
6 预防
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特别是发霉的玉米、谷物饲料及花生饼。加强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做好环境消毒,舍内可用浓度为2%的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残留的粪便可使用漂白粉进行处理。饲料贮藏所用仓库,定期使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处理。此外,还要做好饲料防腐。仓库内温湿度必须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积极通风,避免雨淋。处于预防饲料发霉的角度考虑,可在贮藏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丙酸钠或者是丙酸钙等等,也可以定期使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处理。
(陕西省府谷县王家墩兽医站,武玉兴;陕西省府谷县碛塄兽医站,武亮则;陕西省府谷县古城种羊场,任永飞;陕西省榆阳区动物疫控中心,付首艳)
上一篇: 急性猪丹毒的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