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猪丹毒的防治
猪丹毒是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较多见,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曾把它与猪瘟、猪肺疫并列为猪的“三大传染病”。我国经过40多年的防治,基本得到了控制,各地仅有零星发生和死亡,但在防疫工作较差的部分地区,每年因发生本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很大。
1发病情况
2013年5月28日上林县乔贤镇某村村民打来的就诊电话,说全村很多家的猪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从发病到死亡2~3d,从倒地到死亡半天时间;到求诊时已有30余头死亡。曾请当地兽医诊治,对病猪使用青霉素,有的使用磺胺类药,但没有连续用药。
2临床症状
个别病例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初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高热,体温达42℃以上、寒战,继之食欲废绝,坐卧于地,不愿走动,结膜充血,死后皮肤潮红,呈弥漫性充血。部分病猪的耳、鼻、颈、腹和胸下等出现1~2个大小不一的红斑。
3病理变化
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如皮肤上呈弥漫性蓝紫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肾脏肿大、淤血,呈暗红色,皮质和实质内有针尖大出血点(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脾脏充血肿大,呈樱桃红色。肝脏显著充血呈红棕色。胃和肠黏膜有出血点。
4实验室检查
涂片镜检,发现有纤细、单在或成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根据以上猪的发病情况、疾病的临床症状特证、解剖的病理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为急性猪丹毒病。
5 治疗
对病猪和可疑病猪采用青霉素+板兰根注射肌肉内注射。用青霉素药量按3万IU/kg·次,第1d,3次/d,以后2次/d,连用2~3d后,病情得到了控制,病猪的体温和食欲基本恢复正常。对同群未出现症状猪,用阿莫西林拌料投喂3d,未再发现有新的病猪。
6 预防措施
(1)定期消毒。对场地进行清洗消毒(常用消毒剂有5%的漂白粉溶液、5%~10%的石灰乳)。
(2)隔离治疗。把病猪和健康猪分开,进行隔离治疗。
(3)疫苗免疫预防。对周边受威胁村健康猪用猪丹毒弱毒苗紧急免疫注射(注意用苗前1周和用苗后10d内要停止使用抗生素)。
(4)对已经死亡猪全部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7体会
(1)猪丹毒病全年都可发生,多发在夏季炎热潮湿气温下,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3种类型。急性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死亡快为特点,如不治疗,经2~3d后可导致死亡,死亡率达到80%~90%。亚急性型(疹块型)主要特征是在胸、腹、背、肩、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一、数量可多可少、方形、圆形、或菱形淡红至紫红色的疹块,界面明显,稍隆起,常取良性经过,一般经1~2周而恢复。
(2)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不能停药过早,否则容易复发或转为慢性且要对未发病的同群猪进行注射防治。
(3)对猪丹毒疫病要早发现早处理。
(上林县水产畜兽医,韦永峰;上林县动物疫控中心,侯太乾)
上一篇: 鸡粪用作饲料喂猪效果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