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毕业生今后踏入社会寻找到的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中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征是技能应用,核心是所学知识的转换运用。

1目标

     畜牧兽医专业在部分职业院校开设,根据所处区域优势各具办学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畜牧业生产正由零星散养、畜禽混养、人畜混处的传统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迈进,同时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如宠物保健员、饲料营销员、饲料化验员等,这就要求未来的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畜牧兽医行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会不断改变。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诸如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特殊职业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具体需要的能力。人们针对目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分划出了不同的职业能力,如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美国在《关于美国2000年的报告》中提出,新世纪的劳动者应具备三个基本素质、五种基本能力,分别是听说读写算的基本素质、思维素质和道德素质三个基本素质以及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处理人际关系、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系统分析、运用多种技术五种基本能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研究》(2004~2005)提出了职业能力建设的内涵,按职业能力的内容分为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业能力、职业创新能力、职业延伸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学习能力等六种。《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中提出了能力建设的金字塔:第一塔层是听说读写及计算的能力,第二塔层是基本技能和能力,第三塔层是综合的和特殊的与工作和职业相匹配的技能,第四塔层是高级技术和职业技能,包括开拓前沿性的技术和知识的自主创新能力等。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畜牧兽医行业需要,能生产、懂经营、会管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较好的就业、创业品质与创新精神,具备畜牧兽医专门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为掌握高职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直接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饲料生产、动物产品加工与卫生检验、畜牧业产品开发与营销。具有较强的畜牧兽医实验室操作能力、动物选种与繁育应用能力、养殖场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动物疫病检验与防治能力、饲料产品开发与营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较快适应实际岗位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热爱专业,法制观念强。职业岗位为动物疫病防治员、畜禽饲养管理技术员、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生产营销员、动物检验检疫员、兽药及兽医器械营销员、兽医化验员、养殖场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人员。就业领域畜牧兽医企事业单位、动物养殖场、饲料生产与饲料营销企业、兽药及兽医器械经营企业。职业资格证书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禽)饲养工(中级及以上)、畜禽繁殖工(中级及以上)、饲料生产工(中级)、饲料检验化验员(中级及以上)、动物检验检疫员(中级及以上)、兽药营销员(中级及以上)、兽医化验员(中级及以上)、职业兽医资格证(合格)。能力证书为计算机操作工(初、中级)、普通话水平测试(二乙)、高职英语应用能力(A级)。

2实现途径

2.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校企双方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按照“校企两主体,六同育人才”的建设思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两主体就是学院和企业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两个责任主体。六同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享有校企资源,共同推进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共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培养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建立由专职辅导员、系部学工指导教师、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学生本人组成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开设两课及就业指导等课程,并采取军训、人文素质讲座、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及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把突出职业道德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够刻苦学习,树立从事畜牧兽医行业艰苦工作的专业思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2.2以能力提升为根本,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通过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系统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熟悉企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对生产过程有系统了解。通过安排学生在毕业前到生产一线开展顶岗实习,进行实践锻炼。结合专业职业特点和岗位技能鉴定的要求,组织学生系统的学习岗位技能鉴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技能操作部分进行强化训练,顺利通过岗位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为了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部分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并开发新课程。为了确保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就业条件,将职业资格取证融入教学计划中,并与课程讲授同步进行。依托学院设置的国家职业技能116鉴定所,通过应知、应会测试,学生可获得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禽)饲养工(中级)、饲料生产工(中级)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2.3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养殖类行业、企业就业,学生毕业时一般都选择就业,但是与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很少,能够和大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的更少,大多进入一些中小企业工作,这些现状从侧面反映出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出现这些情况与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素质、能力、知识等各方面没有做好适应岗位要求的准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势在必行。

     由于目前的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形式,就业机会主要由市场来提供,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市场的选择面前不少学生表现盲目、不知所措,畜牧兽医专业主要为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一线基层岗位就业,又苦又累,这就需要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择业观,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通过专题讲座、专门授课等方式,引导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掌握就业政策,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提升就业能力。通过指导他们明确自我人生目标,正确进行正确定位,全面了解认清自己,发现自己不足缺陷,努力加强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通过开设相关创业培训课程,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锻炼自主创业能力。

     学院要加强对畜牧兽医专业专业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养殖类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职业道德、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确保工作取得成效,要建立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思想政治教育部、团委以及所在系部党政领导、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职业生涯导师,组织学生开展培训、宣讲、观摩、学习等活动。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孙波,陈静,罗艳,李卫平;贵州省毕节市,吴娟;贵州省毕节市动物疫控中心,刘江)

上一篇: 发展黄贮饲料生产的现状、效益与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