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管理知识在养猪中的应用(四-4)—控制的要求和类型

管理知识在养猪中的应用(四-4)—控制的要求和类型

1实时控制
    养猪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以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预测偏差的产生。


2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在相关环节重点控制。
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即控制产生的收益要超过控制付出的成本。
3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根据养猪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实际的。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企业还必须定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


4弹性控制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即计划和标准要涵盖变化。


5控制类型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志,可将控制分成多种类型。按照控制逻辑发展可分为试探控制、经验控制、推理控制与最优控制。按照控制的信息有无回路可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按照控制的方式可分为程序控制与目标控制。按照控制发生在受控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可分为预先控制、同步控制与反馈控制。这里仅将上述最后一种控制类型作为代表展开讨论。


5.1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也称前馈控制或事前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包括政策、预算、手续、制度等的制定,以及各种资源的准备与配置。预先控制一般适用于中高级管理层,另外很多计算机管理系统具备了大数据分析及预先控制功能。


5.2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或适时同步执行,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也即同步获得信息并马上进行处理改善。其特点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其目的是要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不是下一次活动的质量。现场控制较多的运营与生产经营活动现场,由基层管理者执行。现场控制对管理者的要求较高,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数据收集、传递、储存可以很方便实现,事件一旦发生,信息会即刻传递,这为现场控制提供了条件,一边旅游,一边遥控养猪,将成为现实。


5.3结果控制
    结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或反馈控制,是一种传统的控制方法。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再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检讨并以改正。例如年度总结、月检讨以及重要工作的检查等。结果控制有一致命弱点——滞后性。从衡量结果、分析比较到制定纠偏及实施纠偏都需要时间,很容易延误时机,增加控制难度,而且已经发生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既有预先控制,又有现场控制和结果控制,三种控制方式交叉使用,三种控制实质上是一个周期的不同阶段。预先控制虽然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但养殖企业有时很多突发事件是防不胜防的,这时,采用现场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将前功尽弃。同样,不论是预先控制还是现场控制,都要用结果控制来检验,因为计划是否按预定进行、目标是否达到,都必须看最后的结果才能断定。

 

张道中 刘元英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 管理知识在养猪中的应用(四-3)—控制过程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