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控制的对象不同,控制的要求各异,但控制的程序包含确定控制标准、测量实际工作以及纠正实际偏差三个共同的环节(见图2)。
1)应与去年同期比较。
2)应与同行业比较。
3)应与国外同行业比较。
4)应考虑本行业、部门、班组、个人的实际情况与上述比较中的差异。
1.2标准分类
标准应该简明易懂,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为理想的是以可考核的目标直接作为标准,但更多的情况往往是将某一计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控制标准。进一步可分为定量和定性标准,前者是控制标准的主要形式,后者是有关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难以量化的标准。一般情况下,能够量化的要尽量量化,以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在养猪企业中,最常用的定量标准有四种:
1)时间标准。例如,量化劳动生产效率的标准:每小时加工多少饲料、每天屠宰量;量化生产成绩的标准:每年出栏商品猪、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时间长度、育肥猪出栏时间。
2)数量标准。例如,量化母猪繁殖效率的标准:PSY(头均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FCR(饲料转化率)、全程成活率等;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全年完成销售产值(元)、某季度完成饲料销售量(t)等。
3)质量标准。工作应达到的要求或产品应达到的品质标准。
4)成本标准。即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有关资源消耗,例如,每头断奶的成本、每头商品猪增重成本、每头母猪年消耗药品费等。制定标准的方法。常用的制定标准的方法有三种:
1)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测结果。
2)经验估计: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
3)技术分析:在客观的技术分析基础上建立标准。
2测量实际工作
确立了合适的标准,下一步就要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把实际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对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质量与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而信息的获取方法与信息的质量对信息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2.1信息获取方法
养猪企业获取信息的方法一般有四种。
1)直接观察:直接接触受控对象,了解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判断。例如,生产经理、主任主管的例行巡栏,对温度、湿度、环境卫生、食欲和体况等的了解。
2)统计分析:通过猪场管理系统或人工统计,获取影响生产经营效果的关键数据,系统或人工与标准比对照,分析其结果偏差。例如通过对存栏结构的数据获取和与标准的对比,了解其设备利用及生产效率;通过对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多少合格断奶仔猪数的数据获取和与标准对比,了解母猪群体的繁殖效率;通过对猪只死亡数据获取和与标准对比,了解其猪群的健康状况;通过对饲料消耗量和猪只增重的数据获取和与标准对比,了解其饲料的转化率和饲养管理水平等。
目前猪场管理系统、猪场自动饲喂系统、环境自动调控系统、发情电子检测系统与无线射频(RFID)技术的集成组合与推广应用,正加速养猪行业自动化与智能化进程,也是未来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3)例会报告:召开周例会是养猪生产企业获取信息、了解情况、布置工作常用的手段。
4)书面汇报:对某些重要的事情,可能要求参与者或知情者及管理者形成文字材料进行汇报,这样便于对情况全面深入了解,也便于存档或查找。
2.2信息质量
获取的信息,还必须保证信息的质量。影响信息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真实性:即所获取的信息能客观地反映现实,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完整性:即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以不影响衡量工作的全面进行。
3)及时性:即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要及时,以反映即时动态,过时的信息就会失去其作用,使控制工作无效,甚至导致错误的结果。
4)实用性:即应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要求,采集不同类型、范围、内容、精确度的信息。
2.3测量实际绩效操作要点
1)确定适宜的衡量额度:衡量额度不仅体现在控制对象的数量上(即控制目标的的数量上),还要体现在对同一标准的测量次数或频率上,对于养猪场的利润我们可以分季度、分年度测量;对于配种数、分娩数则要每周测量;而对于采食量则要每头每天测量。
2)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利用预先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各阶段和每个人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测量已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为纠正偏差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使测量的信息能快速搜集上来,又能适时传递给管理人员,并能迅速将纠偏指令下达给相关人员,使之能迅速处理问题。
3纠正实施偏差
纠正实施偏差,也就采取管理措施,这是控制的关键。测定的实际效果与标准比较,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没有差异或者差异在允许的范围内,另一种是差异明显,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工作按原计划进行;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纠正偏差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
3.1纠正实际绩效
1)采取直接纠偏行动:对于一些现场直接发现的偏差,我们常采取直接纠偏行动。例如饲养员投料较少或者较多,我们可以直接要求改正;种猪背膘要求,我们可以直接要求改变饲喂量进行调整。
2)采取彻底纠偏行动:对于重复、重要的偏差,我们要分析原因,找出偏差产生根源,从根本上纠正偏差。例如,多年繁殖水平低下,与行业标准有很大差异,我们就要系统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是品种原因,还是疾病的影响,是环境条件原因,还是受人员技术影响等,找出根本原因后,采取系统的控制措施。
3.2修改标准
绩效偏差的产生,还有另一种原因,那就是某种不切实际的标准所导致的结果——制定的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标准而不是对绩效实施纠正行动。如果实际绩效总是超过目标,那么管理者应当研究目标是否过于容易实现,因而需要提高标准;如果实际绩效通过努力仍难完成,而且也找不出其他任何可行的纠偏方法,管理者可以考虑是否标准定得过高,因而需要降低标准。然而,降低标准必须持谨慎态度,很多情况下,部门或员工达不成目标,不是分析主观原因,而是寻找客观原因,将达不成目标的原因归咎于标准太高。如果管理者认为,标准切合实际,你就要告诫你的员工并要求其采取正确的纠偏行动。
张道中 刘元英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