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是一个适合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农业大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牛、肉羊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客观、准确地掌握汉滨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现状,找准该地区肉牛、肉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研究切合实际的发展措施,促进汉滨区肉牛、肉羊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和相关技术人员对汉滨区肉牛、肉羊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陕西省汉滨区肉牛、肉羊养殖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底,陕西省汉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7.04万头,出栏1.88万头,牛肉产量达2821t,羊的饲养量达26.8万只,出栏13.62万只,羊肉产量2275t,全区存栏肉牛30头以上的中小规模养殖场29家,存栏肉羊100只以上的中小规模养殖场110家,全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迅速。
2存在问题
2.1养殖总量不足据统计,2013年全区的牛饲养量为7.04万头,羊的饲养量达到26.8万只。据调查,全区存栏肉牛30头以上的养殖场29家,存栏肉羊100只以上的养殖场110家,总体上看,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肉牛、肉羊养殖规模仍较小,而且养殖户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全区的消费。
2.2养殖标准化较差,生产方式落后,饲养的水平不高通过调查得知,汉滨区除了恒口镇富群肉牛养殖场、张滩镇伊兰肉牛养殖场、关庙镇鼎兴肉牛养殖场、吉河镇林源养羊场、新坝镇的龚顺波养羊场、恒口镇的恒群养羊场、张滩镇的开靖养羊场、大同镇的秦巴兄弟养羊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较好外,其他养殖场户的饲养管理仍较差,基础设施较简陋,生产方式落后,饲养管理粗放。另外,从调查结果来看,85%以上的肉牛、肉羊养殖户都缺乏商品化意识,认为养牛就是为了耕地,饲养方式不科学,养殖出栏周期长,经济效益低。
2.3肉牛、肉羊品种较差目前,农户饲养肉牛以购买当地黄牛的居多,汉滨区本地的肉牛,由于长期没有经过育种改良,肉牛存在养殖周期长、饲养成本高、商品性能差等缺点。而品种较好的肉牛,如:西门塔尔、利木赞、红安格斯、秦川牛等全区存栏量还不到10%。在肉羊方面,汉滨区有传统的优良品种———陕南白山羊,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管理粗放,没有进行系统的选育和改良,导致品种品质逐年下降,个体变小,生长速度缓慢,养殖效益差。
2.4没有专业的屠宰场根据调查可知,截至目前,汉滨区仍没有一家专业的牛、羊屠宰加工厂,这也不利于汉滨区肉牛和羊肉产业的发展。
2.5资金投入不足,信贷融资难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属高投入、周期长的行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是调查得知,目前汉滨区的多数肉牛、肉羊养殖户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由于在养殖场建设方面已投入大量资金,真正运用到养殖的资金却有限,资金的缺乏进而影响了养殖场规模的扩大。
2.6养殖项目扶持争取较难据调查,在陕西省畜牧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汉滨区的畜牧养殖被定位以生猪养殖为主,鸡、牛、羊为辅,这样一来,对牛、羊养殖的扶持项目相对就要少,争取项目扶持的难度就会更大。
3做大做强汉滨区肉牛、肉羊产业的对策
3.1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汉滨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持续扩大户养规模,着力扩展生产总量;重点打造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全面落实品种改良,着力提高肉牛品质;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努力提升科技含量,积极推行秸秆利用(秸秆氨化),着力推进草畜配套;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培植壮大,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富硒品牌。坚持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为实现该区畜牧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
3.2汉滨区发展肉牛、肉羊对策
3.2.1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提高品质、增加总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把恒口镇、张滩镇、吉河镇、洪山镇、流水镇等作为肉羊、肉牛生产的重点区域来发展,积极争取扶持项目扶持发展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和养羊养殖场50家,积极培育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大户和100只的养羊大户。
3.2.2优化品质结构:以肉牛杂交改良和品种选育措施为重点,以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为主,不断扩大优质肉牛的群体数量,逐步建成具有本区特色、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和品质结构。以陕南白山羊品种选育措施为重点,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抽调专业技术骨干,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开展陕南白山羊的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保护和发展这一优良特色的地方品种。
3.2.3优化养殖模式:进一步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各种类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切实转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提高肉牛羊养殖水平。大力推广“畜—沼—菜”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肉牛和肉羊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3.2.4加大财政、信贷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发展。对年出栏育肥牛100头以上,年出栏肉羊200只以上的饲养户,符合贷款条件的金融机构要优先予以贷款支持,政府给予贴息贷款和奖补。鼓励种植牧草和利用秸秆养牛,业主在承包耕地或租地内种植牧草和向农户收购秸秆,当年新建青贮、氨化池100m3以上的养殖户该区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3.2.5发展龙头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户、滚动发展”的思路,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加快肉牛、肉羊生产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从用地、贷款、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即积极扶持改造现有养殖大户、养殖协会和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新建一批肉牛规模饲养、加工和营销企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出一批规模效益较好、市场覆盖面较广、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3.2.6抓好饲草料生产:围绕肉牛、肉羊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配套抓好饲草料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多渠道扶持养牛、养羊户修建青贮窖、秸秆氨化池,积极引导业主适时收购农作物秸秆,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饲养牛羊,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加大农闲田地种草建设力度,增加饲草饲料总量,使种草成为推动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4展望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汉滨区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把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战略措施来抓。一是重点打造张滩、恒口、洪山、茨沟4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抓好标准规模养殖场建设,按照“基地辐射、大户带动”的思路,使养殖户逐渐扩大养殖规模,走向标准化养殖,以此带动全区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同时,重点发展恒口镇富群肉牛养殖场、张滩镇伊兰肉牛养殖场、关庙镇鼎兴肉牛养殖场、吉河镇林源养羊场、新坝镇的龚顺波养羊场、恒口镇的恒群养羊场、张滩的开靖养羊场、大同的秦巴兄弟养羊场等一批规模养殖场。二是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普及标准化栏圈,加大牛羊舍饲养殖、短期育肥、畜+沼+菜(果)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最大示范带动效应,扩大推广应用面,实现协调发展。三是大力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召开了洪山富硒羊养殖技术和恒口镇牛羊养殖技术培训会,培训养殖大户3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00余套。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汉滨区肉牛、肉羊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畜牧中心,张军)
上一篇: 日粮中不同铁和铜水平对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