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裘皮市场逐渐旺盛,国际市场裘皮出口保持稳定,极大带动了毛皮动物养殖的快速发展。毛皮动物养殖业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完善畜牧产业链以及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毛皮动物养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产销脱节、品牌不强、信息滞后、环境恶化、疫病难防、技术匮乏等诸多弊端。如何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科学把握和处理好“利”与“险”“、量”与“质”的关系,促使皮毛养殖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在对立统一中科学把握利与险的关系(利润与风险)

1.1利润

     (1)近几年畜禽养殖效益不佳,社会资本大量流入毛皮动物养殖业。(2)毛皮市场处于高利润时期,算上毛皮以及副产品利用收益,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1.2风险

     (1)市场风险:随着大量社会资本进军养殖领域,毛皮动物养殖规模迅速膨胀,甚至处于过热的非理性状态,加剧了市场风险,养殖企业(户)随时面临养殖效益下滑风险。(2)疫病风险:疫病一直是威胁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重要因素,毛皮动物养殖者常因谈病色变。当前毛皮动物养殖业面临的疫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国内外毛皮动物国际贸易不断频繁、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养殖环境呈现出逐渐恶化趋势,毛皮动物传染病呈现老病新发、病毒变异、混合发生等现象,防治难度不断增加。例如,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犬瘟热、病毒性肠炎、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等传染病,往往几种病混合感染、同时发生。2在对立统一中科学把握量与质的关系(质量与数量)

2.1数量

     近几年追逐毛皮市场的高利润,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转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毛皮动物饲养密度不断增大、饲养数量迅速攀升,在满足广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逐步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2.2质量

     (1)养殖质量:由于毛皮动物养殖业标准化程度不高,本地品种相对落后,养殖户在皮毛动物品种选择和饲养方式等方面,盲目追风、疏于管理,致使毛皮质量不高、效益偏低。例如养殖户,一方面由于品种选择不对路,产出的皮张小、针毛长、绒毛稀,与优质品种皮张的质量相差大;另一方面饲养管理存在误区,养户饲养管理水平低,对饲料原料、配方等方面的经验不足,认为饲喂膨化饲料时加入大量水好、饲喂后粪便越黑越好、生长期肚子越大越好、采食后不应该有剩料等等,观念落后,再加上多以庭院式养殖为主,在养殖配套设施的方面不完备,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2)加工质量:与国际上毛皮动物深加工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毛皮动物养殖量虽然上去了,但是信息交流、加工技术、市场竞争、品牌打造等尚处于初级阶段,毛皮动物养殖、屠宰和产品交易等环节还不够规范,养殖企业难以及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信息和养殖动态安排生产、调整方向,特别是毛皮动物养殖企业深加工能力不强、技术落后,即使是养出好的毛皮动物来,也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皮张,致使毛皮动物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品牌塑造力不强。

3在对立统一中科学把握疫病的防与控(或“治”)的关系

3.1预防———主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当前我国在毛皮动物疫病预防方面较为滞后:(1)“防”字误解。坚持“预防为主”既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方针,也是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取得的重要经验。好多养殖户片面地将“预防为主”理解为了“疫苗免疫为主”或“药物预防为主”,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知道,动物疫病有其固有的特性,只要做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三者之一,就能控制疫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实际动物疫病防制,我们采取养、防、检、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若养殖场者过分依赖疫苗或药物预防,而不重视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条件建设,往往造成事倍功半。(2)轻防重治。疫病防疫观念淡薄,疫病防治知识普及不够,免疫接种率较低和不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给我国毛皮动物饲养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隐患,致使疫病流行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防治怪圈。我国毛皮动物疫病防控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针对毛皮动物传染病方面的生物制品(尤其水貂阿留申疫苗)、兽药等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生产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产品质量和使用底线,错误指导用药。部分养殖者养殖过程中忽视科学防治,有病乱投医,超剂量甚至违法使用药物,往往给养殖生产增加成本,甚至更大损失。

3.2控制———被动:转变观念,积极预防

     (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发展健康养殖模式。目前我国毛皮动物的养殖主要是庭院式的养殖方式,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比例相对小,养殖环境及配套设施较差,多为散户(49%)。应从政策层面将毛皮动物养殖归口管理,统一规划,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式养殖理念,减少不规范养殖和盲目的规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树立疫病净化的理念。在做好疫苗免疫、消毒等综合防疫措施的同时,净化种群则是对疫病从源头进行有效防控的一种方式。某些病原如水貂病毒性肠炎,患病动物即使被医治痊愈,也可能会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所以对于种群场,在发生传染病后,一般不主张治疗,最好淘汰处理。(3)坚持科学用药的原则。据本实验室的数据统计毛皮动物细菌分离株存在80%以上的多重耐药性。生产中养殖户对于抗生素存在滥用现象,如只选新的、贵的,单一无交替使用,随意加大剂量等;不注重营养物质调节、综合治疗措施等等。建议在科学选药的基础上,使用自然绿色的微生态制剂或中草药。

     综上,毛皮动物传染病防控应当坚持“防重于治”,养殖者要改变传统饲养和疾病防治的观念,推广使用健康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提高饲养管理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毛皮动物疫病诊断方法和防控制剂方面,要在使用传统诊断方法和预防制剂的基础上,加强诊断技术和诊断产品的研究,加快各类新型疫苗和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制,促进先进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新型疫苗的推广、使用。

4在对立统一中科学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4.1发展

     毛皮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朝阳产业,在增加劳动就业、满足消费需求、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拉动和带动作用。近几年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毛皮产业作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山东省,近几年借助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饲料资源,促动了毛皮动物产业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全国第一毛皮动物养殖大省。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山东地区毛皮动物养殖量占全国的55%以上,已经蔚然成为山东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4.2保护

     (1)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畜禽养殖业COD、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268万t、106万t和16万t,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38%、65%。近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可见,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攸关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将显著增加畜禽养殖业的成本,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养殖业的进入门槛,从而提升了行业集中度。(2)产业发展。动物养殖业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妨碍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粪便、尸体、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不当,将使养殖环境恶化,大量病原体、高浓度恶臭气体、粉尘等都将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某些动物疾病,直接威胁畜牧养殖安全。与此同时,养殖场所的环保水平还直接关系到邻里关系,如不注意加强环保治理极易引起群众纠纷,也会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社会和谐。(3)动物福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毛皮野生动物(兽类)驯养繁育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动物福利的内容,在产业发展中应该遵守法律规定,改善动物饲养环境,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收益,避免国际组织的干预和反对,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以保障产业的持续发展。

     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将是畜牧行业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执着追求。

5在对立统一中科学把握科研投入与成果转化的关系

5.1科研投入

     毛皮产业经历了2007-2009年的市场低潮和近年动物疫病带来的损失,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亟需技术支撑。然而我国在整个畜牧产业的科研立项经费远远低于欧洲等国家,国家实验室和行业创新体系尚处于空白,甚至缺乏基本的实用技术标准,截止目前,关于毛皮产业疫病防控的技术标准,仅有笔者等人根据工作实践编制的《狐狸规模化饲养场生物安全体系》和《水貂规模化饲养场生物安全体系》两个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根据工作实践,笔者也编制了关于毛皮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疫病综合防控等技术规程。

5.2成果转化

    (1)转化率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将带动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据报道,国内很多技术成果推而不广,七成以上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为零,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2)成果与生产的脱节。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关键技术缺乏系统的技术研究成果,如品种改良、新发疫病(如毛皮动物腹泻病)防控技术、疫苗有效性、饲料研发等;二是成果的不适应性,毛皮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演变对于毛皮动物的科研研究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如饲料与疫病的关系、人兽共患病的公共安全等,亟需辩证的研究。

     随着兽医工作理念和规则的变化,“公益事业(PublicGoo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Oneworld,Onehealth)”和“良好兽医管理(GoodGover-nanceofVeterinaryServices)”等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防控动物疫病的主旋律,我们一定要为实现“动物-人类-生态”共同健康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宝王贵升;山东省动物疫控中心)

上一篇: 畜牧养殖业如何应对市场风险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