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张景英 黑龙江省宾县畜牧兽医局
我国肉牛业正处在从传统肉牛业向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过渡阶段,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正在被规模化、 集中化、 科学化、 标准化、 商品化的肉牛养殖所取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规模才有效益, 有规模才有市场,规模化养殖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
1 经营风险
原材料风险:肉牛育肥场的主要原料为饲料, 其产量和价格受地区环境条件、 自然灾害、 季节性变化以及市场饲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牛源风险:我国的肉牛生产发展很快, 很多经营者都已经意识到肉牛的快速育肥效益良好。因此, 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存在竞争牛源的问题, 近年牛源已经呈现出紧张的情况。销售市场风险。肉牛经过育肥后能否销售出去是关系到整个肉牛生产过程的价值能否体现的关键环节, 及时确定销售市场是非常重要。疫病风险。肉牛和其他家畜一样, 也可能发生传染病, 寄生虫病和消化道病等。特别是在异地集中育肥的条件下,发生疫病的可能性比小规模分散饲养要大得多。疫病的发生对于肉牛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必须引起肉牛场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质量安全风险:近年来, 一些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企业加工和农户养殖脱节, 大部分都存在中间环节, 他们千方百计多挣钱,对畜产品质量无需承担责任。养殖户难以获得稳定的效益, 经常是效益好时规模快速膨胀, 出现亏损时规模急剧萎缩,这也是导致多年来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有, 企业难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 无法实现对原料质量的控制, 因此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而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件, 对畜牧业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2 防范策略
肉牛产业是从产地到餐桌、 从生产到消费、 从研发到市场的产业, 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环环相扣。肉牛养殖场经营者要掌握市场动态,化解养殖场可能遇到的生产和经营风险, 增强养殖场抗风险的能力。肉牛场的经营体制。为了抵御或避免肉牛场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肉牛场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加大市场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肉牛养殖企业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履行企业经营法人义务, 实行责任制。肉牛场的经营模式。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 组织和建立 “公司十农户” 的牢固生产体系。为了保证肉牛场有稳定的架子牛来源, 生产优质牛肉, 肉牛场必须重视与当地养牛农户的分工与协作, 采用 “公司十农户” 的经营方式,这对于农户和肉牛场都是有利的。具体的做法包括牛场与农户签订架子牛收购合同, 牛场对农户肉牛的改良、 繁殖及饲养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农户为牛场提供架子牛来源等。一方面, 继续推进肉牛业的杂交改良工作, 激发农户饲养母牛、生产杂交牛的积极性。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 在保证农户利益的条件下, 使公司的牛源得到保证。另一方面, 公司为农户生产杂交牛提供配套服务。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组织联系肉牛及牛肉产品的销售和其他技术服务,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生产杂交肉牛、 肉牛育肥及销售的一条龙生产线, 使肉牛生产形成一个产业, 为促进当地农民的就业、 脱贫致富,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
开拓市场,建立供应和销售网络管理机构, 加强宣传, 扩大销路,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加强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 保证质量, 打造品牌, 建立信誉, 加强服务。 在严格执行无公害肉牛生产要求的前提下, 应用先进的肉牛生产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培训。职工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对职工应进行相应的业务和技术培训。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录用要求应更高, 有管理和技术专长。对被聘用人员, 除经常考察其实际工作表现和业绩外,还要定期进行业务和技术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肉牛场在投入运营之前, 应组织管理人员到国内管理和技术先进的肉牛场进行参观、 实习, 或进行 1~3 个月的技术培训, 以便作为肉牛场的业务、 技术骨干。另外要经常请教学、 研究机构的专家到肉牛场, 针对肉牛杂交改良新技术、 计算机管理技术、 优质牧草的种植、 肉牛的快速育肥、 疫病防治以及肉牛的屠宰加工等方面, 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上一篇: 饲料企业四步法构建大数据体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