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近20年来我国养羊业的发展分析

近20年来我国养羊业的发展分析

张树亮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摘要:介绍了我国养羊业近 20 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与世界绵羊、山羊总存栏数对比情况进行了分析,还对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养羊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养羊业;绵羊;山羊;存栏数;措施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理念,作为畜牧工作者应该从自身的研究和工作做起,创新思维,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目前,对于大多数国民来说,不仅是吃饱,更重要的是健康饮食,如何改善并提高羊肉的价值及其品质,是畜牧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养羊业的发展,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近 20 年来我国养羊业的发展状况
1.1近 20 年来我国绵羊、 山羊的存栏情况从表 1可以看出,1990—1994 年这 5 年间我国绵羊的存栏数明显高于山羊数;1994 年山羊的存栏数较 1990 年增长了 8.16%,2008 年山羊的总存栏数较 1994 年增加了 40.57%; 绵羊的总存栏数 1994 年较 1990 年减少了 1.75%,2008 年绵羊的总存栏数较 1994 年增加了 21.43%。 从 1995 年开始山羊的存栏数已经开始显著高于绵羊,最后两者的存栏数目几近持平。从表 1 还可以看出, 近 20 年来世界绵羊的总存栏 数 出 现 负 增 长 趋 势 ,2008 年 较 1990 年 减 少 了10.76%。 而山羊的总存栏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世界山羊的总存栏数 2008 年较 1990 年增长了 46.10%。中国的绵羊、山羊总存栏数稳中有升,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根据 FAO 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 1990 年世界绵羊总存栏数是 12.08 亿只,2008 年总存栏数是10.78 亿只, 同比下降了 10.76%;1990 年世界山羊总存栏数是 5.90 亿只,2008 年总存栏数是 8.62 亿只,同比增加了 46.10%。 而中国 2008 年山羊的总存栏数较1990 年增加了 52.04%,绵羊的总存栏数较 1994 年增加了 21.43%。
    20 世纪 20—50 年代,世界绵羊以产毛为主,50 年代以后,羊肉的需求量增长,因而绵羊的发展方向逐渐由毛用、毛肉兼用转向肉毛兼用或肉用。 而在中国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90 年代, 绵羊依旧以产毛为主,这也是 1994 年之前绵羊的存栏数显著高于山羊存栏数的原因。 羊的市场需求不再仅仅局限在毛用产业,而更多地转向于肉用产品的需求。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国际市场对羊肉需求量的增加和羊肉价格的提高,使得羊肉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化学纤维纺织品的增加和其价格优势,世界养羊业出现了由毛用为主逐渐转向毛肉兼用、肉毛兼用, 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完全以肉用为主的趋势。近 20 年来,世界羊毛产量逐渐下降,而羊肉产量逐渐增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对羊肉的需求量加大,市场也是主导存栏数的一个重要原因,从 1995 年开始,山羊的数目开始增多。
1.2近 20 年来我国绵羊、山羊生产水平情况
近 20年来,我国养羊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一代又一代畜牧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 养羊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后, 我国畜牧业产品将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因此,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面对着羊肉、羊毛等供不应求的情况,提高羊的单产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从表 2 可以看出, 近 20 年来我国山羊的每只单产量稳步提高,2008 年比 1990 年提高了 16.1%。 而生山羊皮的单产量却相对保持在稳定状态, 尤其是2007、2008 两年间生山羊皮的单产 量 还 略 有 下 降(3.7%), 绵羊的单产量由 1990 年的 12.0 kg, 提高到2008 年的 15.0 kg,增长了 25%。 世界山羊的每只单产量 2008 年较 1990 年增长了 6.03%, 绵羊的单产量由1990 年的 15.1 kg,提高到 2008 年的 15.6 kg,增长率仅为 3.31%。 说明了绵羊、山羊的用途不再仅仅是提供羊毛、羊奶、羊皮等传统副产品,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职能是为消费者提供绵羊及山羊肉。 为此,广大育种工作者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如何提高羊肉的单产量上,从而促使世界绵羊在品种、类型等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英国现有的 38 个羊品种,全部是以产肉为主的品种;新西兰肉毛兼用品种占品种总数的 98%,美国占 80%以上;法国现有主要品种基本上都是肉用品种;饲养毛用羊为主的澳大利亚,细毛羊逐年减少,而杂交的肉羊逐年增加,1996 年开始,澳大利亚从南非引进波尔山羊大力发展山羊肉生产,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羊肉出口国;东欧的一些国家虽然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时间较短, 但其发展速度很快,生产水平并不落后。


2当前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潜力
2.1我国拥有的绵羊、山羊品种据统计,全世界现有主要绵羊、山羊品种 780 多个,其中细毛羊占 10%、粗 毛 羊 占 46.1%、 半 细 毛 羊 占 30.2%、 其 他 羊 占12.7%。 1989 年,我国有绵羊品种 79 个,山羊品种 48个,近年来,又相继引进了波尔山羊、德克赛尔羊、波德代羊等优良绵羊、山羊品种。 我国的当地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也十分丰富,单就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地方绵羊、山羊品种已达 35 个,加上列入各省《畜禽品种志》的地方绵羊、山羊品种达 80 多个。 同时,我国的畜牧工作者也培育了许多生产性能较高、繁殖能力较强的培育品种。目前已培育出绵羊品种 22 个。这些丰富的品种资源为我国养羊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近 20 年来我国及世界羊肉产量、 原毛产量情况分析
    从表 3 可以看出,2000 年我国羊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24.36%,原毛占 12.61%;到 2008 年我国羊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26.87%,原毛占 12.38%。 整体来说我国羊肉、羊毛的世界总产量的占有比率呈现稳步增长的可喜势头。 近 20 年来世界羊肉产量不断增长,而原毛产量却呈下降趋势。 我国羊肉的总产量整体符合世界产量增长的规律, 但 2008 年我国羊肉的总产量却较 2007 年减少了 21.53%。当前我国山羊除奶山羊,绒、皮用山羊,安格拉山羊外,其他均以产肉为主,绵羊仍然以产毛、绒、皮为主。 羊肉产量的骤降,原毛产量的稳定,充分说明了近20 年来我国羊群结构的巨大变化, 山羊数量相对减少,绵羊数量相对增加。 因此,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山羊、绵羊协调发展,是广大畜牧工作者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如果无法实现绵羊、山羊的结构调整,我国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2.3养羊业由毛用转变为肉用,由成年羊转变为羔羊
    近 10 年来,世界羊毛产量逐渐下降,而羊肉产量逐渐增加。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3 个绵羊出口国是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山羊出口最多的 3 个国家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也主要以羊肉为主,同传统的出口方式相比发生了巨大转变。 羊肉生产需求的增加,更多的是反映在羊肉的结构上,羔羊肉产量迅速增加,利用羔羊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肉质好、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专业化、集约化、 标准化的羔羊生产正逐步取代成年肉羊的生产。 如法国的羊肉总产量中羔羊肉占 75%,澳大利亚占 70%,新西兰占 80%,英国和美国占 90%以上。羔羊肉具有口感好、肉质细嫩、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而且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颇受消费者欢迎。 由于羔羊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生产成本低,1~5 月龄的羔羊体重增长最快,其饲料报酬为(3∶1)~(4∶1),比成年羊[(6∶1)~(8∶1)]可节省饲料近 1 倍;羔羊当年出生、当年育肥、当年屠宰,可提高出栏率和肉羊生产周期,经济效益明显;从事羔羊生产是适应饲草季节性变化的有效措施,可减少枯草期羊的体重损失;羔羊肉市场需求量大、行情好、价格高,而且羔羊皮质量好、价格高;生产羔羊肉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世界各国都积极研究,大力发展肥羔生产。


3我国养羊业存在的问题
    近 20 年来虽然我国的养羊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作为畜牧工作者应该理性对待,总结历史,以期克服缺点,使我国的养羊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3.1个体胴体体重较小
   我国绵羊、山羊的屠宰率较发达国家来说较低。2008 年,我国每只山羊产肉 13.7kg、绵羊 15.0 kg;美国每只山羊产肉 28.3 kg、绵羊 31.3 kg;澳大利亚每只山羊产肉 25.0 kg、绵羊 21.1 kg。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绵羊、山羊胴体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
3.2人均占有量少
近 20 年来虽然我国羊只的存栏数持续增加,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使得人均羊肉占有率仍然很低。目前全国羊肉产量人均不到 4.0 kg,如果全国年人均消费量增加 1.0 kg, 就需增加饲养 1 亿只羊,这是我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3.3羊毛的细度不够且质量较差
    现有细毛羊品种在羊毛的细度、长度、强度、密度、净毛率、油汗、弯曲等综合品质方面与澳洲美利奴羊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细毛羊育种一直只注重选择产毛量高、 适应性强、羊毛细度为 60~64 支的强毛型品种,羊毛细度单一,基本上都是 60~64 支强毛型羊毛,只能用于纺织一般档次的毛料。
3.4羊肉产品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低
自古我国人民消费的肉产品主要是以猪肉为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 2006 年我国人均消费肉类61.3kg,其中猪肉 39.6 kg、禽肉 11.5 kg、牛肉 5.7 kg、羊肉 3.6 kg (羊肉所占比例为 5.87%)。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为增加羊肉的消费量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5散户饲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水平低
发达国家养羊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 当前,由于我国各项事业起步较晚,使得我国的养羊业仍然处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这也是制约我国养羊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促进养羊业发展的措施
4.1调整养殖模式朝着集约化道路迈进
   当前,我国养羊业的饲养管理和经营模式,主要以各个农户分散饲养为主,这样的饲养和经营方式,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相适应。 因此,每一个畜牧工作者都要致力于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积极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养羊,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确保我国养羊业的持续发展。 转变经营理念,大力提倡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是我国养羊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在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必须结合国情,探索出一条属于我国特有的养殖模式——高效、高产、低能、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紧跟国外养羊生产的发展趋势,按照现代化养羊生产方式,发展高效益的养羊业是我国养羊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4.2做好羊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 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羊病一直以来是困扰和阻碍养羊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该项工作的一时疏忽大意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不仅是局部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有甚者还可能引起大范围的疾病暴发,甚至有些人畜共患病还会危及人们的健康。 因此应由防入手,防治结合,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羊病在小范围内扑灭。
4.3保持合理的绵羊、山羊和母羊繁殖结构
羊群应该以繁殖母羊为基础,合理配备公母羊比例。 同时把绵羊、山羊的结构进行合理搭配,这样更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无论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还是牧区,长期以来,羊群结构一直处于不合理状态,不管羊群大小,都存在公母混群,老幼混群,绵羊、山羊混群,甚至还有羯羊。 能繁殖母羊的比例都不高,牧区羊群虽大,绵羊繁殖母羊一般在 52%左右,山羊在 50%左右;农区、半农半牧区羊群能繁殖的母羊在 47%左右,山羊在 44%左右。
4.4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以及经济杂交体系
   充分利用地方良种资源,进行繁育体系的构建,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品系。 根据我国现阶段养羊业的生产状况,良种繁育体系应重点抓好原种场、种羊繁育场的建设,并结合杂交改良,积极推广羊人工授精技术, 同时采取经济杂交优势进行生产。在内蒙古,利用英国萨福克羊作父本与当地内蒙古细毛母羊和当地细毛杂种母羊杂交, 在草原区放牧育肥。 生产的杂交一代 6 个半月龄, 羯羊胴体可达(18.33±2.06)kg,净肉量平均达(13.49±1.63)kg。 大量试验证明,采用经济杂交方式可提高绵羊、山羊的产肉性能。


5结语
   近 20 年来我国养羊业的持续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这是一代又一代畜牧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如何取得更大的成就,是每个畜牧工作者应该深思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搞好养羊业是每个畜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一篇: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

下一篇: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产地检疫体系的探讨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