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王爱清 胡成波 徐广鹤 栾华东 王晓莹
辽宁省丹东市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
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
辽宁省丹东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猪是食杂动物, 吃草能力较强, 可充分消化吸收优质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养分。辽宁省丹东市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通过 30 多年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种草养猪有五大好处:一是省精料, 1头肥育猪可省精料 24.3 千克, 1 头母猪 1 个繁殖周期可省精料 67 千克; 二是产仔多, 母猪喂青饲料产活仔数和断奶成活仔猪数明显提高; 三是福利高, 加喂青饲料既能增加营养又可使母猪有饱腹感,猪只没有啃栏、 空嚼等规癖行为; 四是发病少, 母猪的胃溃疡和产后不食综合征很少发生; 五是肉质优, 猪肉无有害物质残留, 胆固醇含量较低, 钙含量较高。为了更好地推广种草养猪经验, 推动生态养猪大发展,笔者特将种草养猪技术关键点归纳总结如下, 希望对广大养猪场户有所帮助。
1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的选择与种植
1.1串叶松香草
串叶松香草也叫香槟草 (图 1 ) , 是菊科松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利用期 20年以上, 可种可栽, 几乎无需管理, 每年可刈割 2~3 次。鲜草的产量非常高, 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亩产约 3 200千克, 次年可达 12 000~16 000千克。其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 17%~24%,赖氨酸含量占蛋白质含量的 5.59%,维生素C 为 5.29 毫克/千克, 维生素 E为 66 毫克/千克。串叶松香草在播种前必须精细整地,底肥施足, 一般每亩需撒施农家肥 1 200 千克, 再添加磷酸二铵 70 千克、 过磷酸钙 40 千克左右。 在气温 5 ℃以上时即可播种,正常穴播的草种用量为 1 亩地 0.2千克左右, 播种深度以 2 厘米左右为宜; 也可以用根移栽进行繁殖,新鲜芽根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移栽成活率非常高。 大田播种行距 50~60 厘米、 株距 40~50 厘米。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 每年春季播种, 到6月上中旬便可进行第 1 次刈割, 此后每隔 30~40 天刈割 1 次。
1.2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 (图 2 ) , 寿命一般5~10 年。具有产量高、 品质优、 适应性强、 适口性好等优良特性。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 15%~26.2%, 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 1~2 倍;赖氨酸含量1.05%~1.38%, 比玉米高4~5 倍;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也较高,而纤维素含量较低, 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非常丰富。鲜草产量5 000~8 000 千克/亩, 干草产量 2 000 千克/亩。
1.2.1品种选择
用于鲜饲时,寒冷的山区可选择亮苜 5 号、 CW200 、 WL323、 WL232HQ、 巨人、 牧歌、爱菲尼特等品种; 寒冷的平原地区可选择甘农 1 号、北极星、 敖汉和巨人等品种; 雨量较少地区可选择爱菲尼特、 巨人、 甘农 1 号、 WL232HQ、 牧歌、 亮苜 5 号和飞马等品种。用于生产干草时,寒冷的山区可选择亮苜 5 号、 亮苜 2 号、 WL232HQ、 爱菲尼特、 牧歌、巨人等品种; 寒冷的平原地区可选择北极星、 甘农1号、 巨人和敖汉等品种; 雨量较少地区可选择爱菲尼特、甘农 1 号、巨人、 WL232HQ、亮苜 5 号、CW272、 CW200 和亮苜 2 号等品种。
1.2.2栽培技术
(1 ) 选地与整地。苜蓿喜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不适宜重茬种植, 最好间隔期为 3~5 年。由于种子细小, 千粒重为 1.44~2.3 克左右, 要求土地平整, 土壤颗粒细匀, 含水量适宜。尽量深耕细耙, 耙后起垄,垄宽 30 厘米。
(2 ) 种子处理。 其种子在播前要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用热水浸泡法进行种子的前期处理。将苜蓿种子在 50~60 ℃水中浸泡 30 分钟,取出晾干后进行播种。首次种植苜蓿草的田地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一般每千克种子需用根瘤菌剂 5 克进行充分拌匀,然后播种。
(3 ) 施肥与播种。播种前用农家肥作底肥, 每亩用量 4 000~7 000 千克。一年四季都可播种, 但以早春播种为好,当地温升高到 5 ℃以上,土壤持水量75%以上时开始春播。条播是种植苜蓿常用的一种播种方式,行距以 15~30 厘米为宜。播种深度 1~2厘米, 播种量为 0.7~1 千克/亩。
(4 ) 田间管理。播种当年除草 1~2 次, 杂草少的地块可用人工进行除杂,杂草多的地块可使用化学除草剂。早春气温低导致出苗慢, 一般需 15~20 天,夏播需 3~8 天出苗。出苗时发现每平方米少于 300株时需要及时补播。雨季涝洼地应注意挖沟排水。
(5 ) 刈割与收获。苜蓿播种当年生长缓慢, 刈割1~2 次。刈割的适期应以 1/10 的苜蓿开花时为宜。每次刈割留茬高度 6 厘米左右,最后一次刈割时间不晚于下霜前 1 个月, 留茬高度为 8~10 厘米, 以利于安全越冬。
1.2.3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防治
(1 ) 苜蓿褐斑病。病原为假盘菌属苜蓿假盘菌。病斑多发生于叶片上, 呈褐色近圆形, 直径为 0.5~2毫米左右, 边缘不太整齐, 发病时叶片变黄, 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 严重影响利用年限和产量。防治: 进行种子的清洗和消毒, 合理施肥, 保持氮、 磷、 钾肥的合理使用比例, 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病害发生初期, 喷施百菌清、 苯菌灵、 代森锰锌、 甲基托布津、 福美双等可湿性粉剂稀释液; 发病后, 可以喷洒世高稀释液进行治疗。
(2 ) 苜蓿锈病。单胞锈菌属的条纹单胞锈菌是苜蓿锈病的病原菌。发病时叶片、 叶柄、 茎及荚果等部位出现小近圆形疤状的病斑, 开始呈灰绿色, 逐渐表皮破裂呈粉状。防治: 选用高抗病苜蓿品种可有效防止锈病的发生。在发病前喷施代森锰锌稀释液或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200 ) , 发病初期至中期喷施粉锈宁乳油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液防治效果也很好。
(3 ) 苜蓿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连作苜蓿地, 多发生于冬春之交。 病害初期不返青, 叶片黄、 萎蔫, 严重时整株枯死, 病株根部及根茎变成褐色, 有腐烂状,根部皮层稍开裂, 有时可见根内有白色菌丝体。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轮作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及时排水和搞好田间卫生, 以及播前用苯菌灵、 代森锰锌、 甲基托布津稀释液喷雾可防根腐病发生。
(4 ) 苜蓿斑螟。病害主要损伤叶片造成苜蓿减产。
防治: 对病害较重且临近收割期的苜蓿, 采取提前收割可减少虫量。在苜蓿开花率未达到 50%时, 需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可使用绿亨 101、 大虫杀、通灵乳油等杀虫剂按说明对水喷雾。
(5 ) 蚜虫。以刺吸器吸取汁液, 多聚集在苜蓿的嫩茎、 叶、 幼芽部位上, 造成苜蓿叶子卷缩, 花蕾和花变黄脱落, 严重时植株成片枯死。
防治: 首先选用抗蚜苜蓿品种, 在栽培措施上通过早春耕地或冬季灌水均能杀死大量蚜虫。蚜虫危害严重或虫害将要大规模发生时, 应提前收割。 治疗本病可选用抗蚜威、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凯速达乳油稀释液喷雾。
(6 ) 黏虫。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黏虫病高发期。黏虫吞食叶片, 如防治不及时, 在几天内便可以将苜蓿的叶片吃光。
防治:根据黏虫的成虫即蛾子在白天会钻进草堆的特点, 在牧草地里用麦秸扎成小草把插在地里,每天将草把取下, 用火焚烧或将蛾子踩死, 以达到消灭黏虫的目的。 用黑光灯或糖酒醋诱杀成虫, 即用糖6 份、 米醋 3 份、 白酒 1 份加少量敌百虫粉剂混匀,在夜间置于田间诱杀, 每 5~7 天换诱杀剂 1 次。
1.3普那菊苣
普那菊苣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图 3 ) ,其生长速度快, 产量高,鲜草产量 8 000~9 000千克/亩。普那菊苣对土质要求不高,喜中性偏酸土壤, 在含盐量 0.2%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不宜种在排水不良的地块。栽培不受季节限制, 一般气温在 5 ℃以上均可进行播种。 可条播, 每亩种子用量 300 克左右, 行距30 厘米, 也可用育苗或切根移栽的方法繁殖。每当高度长到 30 厘米时就可以刈割, 1 年可刈割 4~5 次。
1.4美国籽粒苋
籽粒苋为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一种粮、 饲、 菜兼用,营养丰富的高产作物。其鲜草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 2%~4%,茎叶柔软多汁,气味纯正,适口性较好, 猪喜食。籽粒苋春、 夏、 秋季均可播种。 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消耗肥力多, 不耐荫, 不耐旱。 种子细小, 需精细整地, 疏松表土。整地时要施足基肥, 翻耕前一般应施入腐熟有机厩肥 2 000~3 000 千克/亩。播种时多采用条播, 行距为 30 厘米左右, 播种深度为 1~2 厘米,播种后需镇压整平, 播种量 0.4~0.5 千克/亩。 其幼苗期生长速度缓慢, 易受其他宿根性杂草的抑制, 但只要及时剔除杂草, 幼苗很快可以分枝; 生育中期营养体生长快速, 分枝多, 再生能力强, 茎叶非常繁茂, 适于多次刈割。 当株高 60~80 厘米时进行第 1 次刈割,留茬以 20 厘米为宜, 以后每月刈割 1 次, 全年刈割4~5 次。一般鲜草亩产 3 000~6 000 千克。
1.5朝牧 1 号稗谷朝牧 1 号稗谷是性状优 良 的 新 型 饲 料 作 物 。其干草粗蛋白质含量为 14.6%,粗脂肪含量为 4.6%左右。 特点是耐低湿盐碱也耐瘠薄, 又抗高温干旱。在我国北方以 4~5 月播种为宜。播种量每亩0.75 千克左右, 行距 55~60 厘米, 株距 18~20 厘米。在孕穗前刈割, 留茬 8~10 厘米。高产地块的鲜草产量 5 000 千克/亩, 干草产量 1 000 千克/亩。
1.6先锋高丹草
先锋高丹草是饲用高粱与苏丹草杂交育成的一年生禾本科植物 。喜温不耐寒, 适宜生长的温度为 16 ℃以上。在重黏土、 沙壤土、 微酸性土壤上均可种植, 但不宜在瘠薄的土壤和盐碱土壤上种植。最好与豆科作物或一年生豆科牧草混播。每亩用种子1.0~1.6 千克。多采用条播,行距 40~50 厘米,播深1.5~5 厘米。播种前施足有机肥, 氮肥的用量 3.5~5.5千克/亩,首次刈割后, 最好再施氮肥 2~3 千克/亩。1年可以刈割 2~3 次, 播种后 6~8 周、植株高度达到 120~150 厘米左右进行第 1 次刈割,再次刈割的时间以 3~5 周后为宜。
1.7饲用高粱
饲用高粱为一年生的新一代优质高产饲用型杂交甜高粱 。 植株高度达 250~400 厘米, 具有叶片大、 茎秆柔软和分蘖能力强等优良特性。 含糖量约为 12%~22%,粗蛋白质含量可达 13.2%, 茎秆汁液含量高达50%~70%。 鲜秸秆产量 10 000~15 000千克/亩。饲用高粱具有产量高、 抗旱能力强、 抗病性好、耐涝、 耐盐碱等特点。北方可在 4~6 月地温稳定时进行播种, 播种量为 0.5~1.5 千克/亩; 在黏性土地的播种深为 2.5 厘米,在沙性地块上播种深为 5 厘米左右; 行距 55~60 厘米, 株距 15~20 厘米。播种时亩施农家肥 4 000 千克左右, 尿素 15~20 千克, 过磷酸钙 40~50 千克;在苗高 20~40 厘米时进行第 2 次施肥, 以后在每次刈割后苗高长到 25~35 厘米时追肥。高度达 100~150 厘米时及时刈割,留茬高度 10~20厘米, 1 年可刈割 2~3 茬。饲用高粱病虫害防治:饲用高粱常发病主要有大斑病、炭疽病和紫斑病。防治可用 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用70%甲基托布津、 65%的代森锰锌 1 000 倍液、 50%多菌灵 500 倍液在孕穗至抽穗前后每隔 7~10 天喷药 1 次, 连续 2~3 次。
1.8墨西哥玉米
墨西哥玉米又名大刍草为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粗蛋白质 9.5%、 粗脂肪 2.6%、无氮浸出物 51.6%、 粗纤维 27.3%、 粗灰分 9%。墨西哥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适宜 pH 5.5~8的微酸或碱性土壤。 可选择不积水、 土质松散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播种时间一般选在 3 月上旬至 4月中旬。每亩施 2 000 千克底肥, 深翻细耙, 每 2~3米起沟垄。 播种量为 0.5~0.75 千克/亩。 条播时行距50 厘米左右, 穴播行株距为 50 厘米×20 厘米, 播种前要用水浸泡 12~24 小时进行催芽,每一穴播种2~3 粒,播深 2 厘米。株高达 1.3~1.5 米时即可刈割, 割时留茬 10 厘米左右。 鲜秸秆产量可达 10 000千克/亩。
1.9青饲玉米
青饲玉米是指将果穗和茎叶都用于家畜饲料的玉米品种 。具有生产周期短、 种植密集、 土地利用率高、 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产量可达 5 000~7 000 千克/亩, 比普通玉米高 2 000~3 000 千克/亩。青饲玉米不仅产量高,而且在现蕾期或抽穗期秸秆中糖分、 胡萝卜素、维生素 B 等营养成分含量很高,粗纤维中的木质素含量低,妊娠母猪可以充分消化吸收、 利用其营养。
1.9.1品种选择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高产、 抗倒、 抗病、营养高和适口性好的优良品种。适宜于北方养猪使用的青饲玉米有:科多 8 号、辽原 2 号、鲁单981、 中农大青贮 67、 原单 32 号、 中北青贮 410、 耀青2 号、 龙牧 5 号、 辽单青贮 625、 新青 2 号、 农大108、吉青 7 号、 奥玉青贮 5102 等。
1.9.2栽培方法
对土质要求不高,凡可种植普通玉米的地块都可种植。一年可以种植多次, 与墨西哥玉米等其他牧草间作为好。春夏播种均可, 地温稳定在 10 ℃以上时就可播种。种植前要将翻耕后的土地耙平、 耙细, 耕翻深度以 25~30 厘米为宜。平整地块时每亩深施 3 500~4 500 千克农家肥并添加 8~12 千克磷酸二铵做底肥,拔节期及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15~20 千克尿素为宜。播种量机播时 2 千克/亩为宜,手播时3 千克/亩则可。 等距穴播或点播, 深度4.5厘米左右, 要覆土均匀深浅一致, 每亩6 000~7 000株左右。
1.9.3适期收割
生育期在春播时 105~115 天, 夏播 80~90 天。在乳熟后期或蜡熟前期,含水量达到60%~68%时是最佳收割期。
1.9.4青饲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
(1 ) 丝黑穗病。又称乌米、 哑玉米, 俗称灰穗、 火穗。病原菌为孢堆黑粉菌,典型病症是雌穗受害果穗变短, 基部粗大, 除苞叶外, 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 雄性花器变形, 雄花基部膨大, 内为一包黑粉, 不能形成雄穗, 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防治: 做好种子处理, 用 200 倍福尔马林液浸种 1 小时有杀菌作用。选用包衣种子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苗期和生长期症状明显时或生长后期病穗未开裂撒出黑粉 (冬孢子) 之前, 及时割除发病株并携出田外深埋。
(2 ) 玉米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 苞叶、 果穗和籽粒。防治: 可选用抗病品种, 在底部 4 个叶发病以前, 打掉下部病叶, 可有效降低发病程度。药物治疗可选用多菌灵、 退菌特、 穗瘟净、 甲基托布津等药物,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 然后喷施。
(3 ) 褐斑病。该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病斑多发生在叶片和叶鞘交接处,常密集成行,使叶片退绿发黄、 干枯, 严重者造成植株枯死。防治: 在发病初期, 可选用粉锈宁、 扑海因、 禾果利、 敌力脱、 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 按药剂使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 剂量, 稀释后叶面喷雾。
(4 ) 黏虫。属鳞翅目, 夜蛾科, 又名行军虫, 体长17~20毫米, 淡灰褐色或黄褐色, 雄蛾色较深。 玉米黏虫如防治不及时, 短期内会吃光叶片, 造成大面积减产。防治: 可选用敌马乳油 (合剂) 、 功夫乳油、 速灭杀丁乳油, 按药物说明书介绍的方法稀释喷雾。
(5 ) 玉米螟。发病症状是心叶被幼虫蛀穿后使玉米叶出现一排排整齐的小孔。防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可用 Bt 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 或 25%功夫 (1∶10 ) , 1.5%辛硫磷 (1∶15 ) , 制成毒砂或颗粒剂, 往每株大喇叭口内撒施 1~2 克, 杀死初孵幼虫。
2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加工、 贮制与饲喂
2.1
实用的加工方法
(1 ) 切短。切短的长度要依猪的类别、 饲料类别及老嫩状况而不同。小猪短点, 大猪和种猪长点; 牧草短点, 饲料作物长点; 嫩草短点, 老草长点。 切短的长度一般以 0.5~3 厘米为宜。
(2 ) 打浆。制浆就是除去异物清洗干净后, 切成2~3 厘米的小段, 再用专用打浆机打浆, 成浆后草浆流入贮料池等容器内备用。
2.2常用的贮制方法
(1 ) 干燥。 牧草自然干燥时, 要选择晴朗的天气,快速从田间抢收,机械割倒后收回放到晒坪上晾晒至干脆, 码成小堆 (50~100 千克) , 自然风干, 经 4~5天完全干燥后集大堆或打捆,作为冬春饲用。使用普通粉碎机粉碎即可。
(2 ) 青贮。把青饲料 (含水量为 65%~75% ) 用专用机械切成 1~2 厘米的小段后, 填装到青贮窖或无毒塑料等容器内逐层压紧压实,装满后把窑顶用塑料布密封, 造成厌氧环境, 使其发酵成熟。在 19~37℃条件下青贮 45~60 天, 就可使用。 注意豆科牧草不能单独青贮,要与其他含糖量高的牧草或饲料作物混贮, 豆科牧草比例要占 60%~70%, 禾本科牧草或饲料作物占 30%~40%,利于乳酸菌的繁殖生长, 可提高青贮质量。
2.3科学的饲喂方法
中小型猪场最好喂鲜草或青贮料,大型猪场可喂干草粉。鲜草必须现割现用,青贮料也要现取现用, 干草粉最好现粉碎现用。饲喂方法很简单, 喂法一般与精料混合喂或在喂精料前半小时投喂鲜草。首次掺草量在 20%左右, 由少到多, 一般经 2~3 天训饲即可适量添加。洋种猪可少喂, 土种猪可多喂;小猪可少喂, 大猪可多喂; 饲料作物可少喂, 牧草可多喂; 老草可少喂, 嫩草可多喂; 质量好的草可多喂,质量差的草可少喂。后备猪鲜草日喂量 1.5~2.0 千克, 青贮料 1.0~1.5 千克, 干草粉 0.2~0.3 千克。妊娠母猪鲜草日喂量前期 3~5 千克,后期 2~3 千克; 青贮料日喂量前期 2~4 千克, 后期 1~2 千克; 干草粉日喂量前期 0.3~0.4 千克, 后期 0.5~0.7 千克。 哺乳母猪鲜草日喂量 1~2 千克,青贮料日喂量 0.3~0.5 千克, 干草粉日喂量 0.1~0.3 千克。种公猪鲜草日喂量2~4 千克, 青贮料日喂量 1~1.5 千克, 干草粉 0.2~0.3千克。肉猪鲜草喂量一般占精料量 10%~20%添加,青贮料可占精料量 5%~10%添加,干草粉占精料量3%~6%。
上一篇: 一号文件给规模饲料龙头企业带来的机遇
下一篇: 猪冷冻精液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