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多发性的营养代谢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实际生产中,部分临床兽医对奶牛酮病的认识不到位,治疗不当,致使患病奶牛产出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有些牛久治不愈和反复发病终致淘汰,给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奶牛酮病可发生在高产奶牛妊娠和泌乳的任何阶段,只要能造成奶牛严重能量负平衡的条件均可导致发病:如过多的饲喂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如运动不足,前胃机能减退,大量泌乳,乳糖消耗等。因此,在日常饲养中,养牛技术员应特别注意奶牛的饲料问题。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泌乳早期出现食欲减少或废绝,随之产奶量减少或停止,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加重,机体抵抗力下降,终因失去生产价值而淘汰。
为此,兽医专家们在对待奶牛酮病的治疗,总体原则就是纠正能量负平衡,改善管理,恢复瘤胃机能,综合治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饲养方面:根据奶牛个体给予适口性好的饲料,尽量增加奶牛的干物质摄入量,同时,在不影响食欲的前提下适量增加高能量如糖类、脂类、淀粉类饲料(此类饲料要注意饲喂的量,配以青干草饲喂较为重要)
管理方面:采用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50%葡萄糖)恢复病牛食欲(每日上午和下午各静脉输注1次,连用2~3日),同时给予适当运动;如果病牛还在泌乳,应当减少挤奶次数和挤奶强度,适当限制挤奶;使用如复方维生素B、酵母片、大黄苏打片等各种健胃药物恢复瘤胃机能;
此外,由于奶牛患病期间,体内酸性产物增加,可使用碱性药物(如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患病奶牛虽然并不会马上死亡,但有群发性特点,与牛群管理密切相关,对待该病早发现、早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
上一篇: 职场中开会那些事儿
下一篇: 畜牧职场新人需把握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