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猪瘟的解决之道
猪瘟是一直困扰畜牧养殖户的主要疫病之一,在实际畜牧养殖中,其对养殖户的经济损害不容估量。那么解决猪场猪瘟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呢?
1免疫程序的问题
严格来讲,没有固定的免疫程序所谓免疫程序只能是根抓自身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猪瘟抗体的变化情况适时进行免疫。目前,大多数养猪场户一般采用以下3种免疫程:
1.1种公猪、种母猪1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
采用此方式应坚持抗体监测抗体效价应保持在64-128倍。
1.2 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 。
这种方式在散养户中被普遍采用。 随着规模养殖场的普及,特别是早期断奶技术的推广, 仔猪的断奶时间提前到 21~28日龄。 这种饲养管理模式下,如果母猪出现繁殖障碍问题,如流产、死胎、返情复配,就会出现首次免疫失败问题。 仔猪在 21 日龄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可能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最好的方法是在仔猪免疫前监测仔猪的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滴度在 32 倍以下时,就应及时注射疫苗。
1.3 超前免疫或称初乳前免疫
即仔猪出生后吸允初乳前先接种猪瘟疫苗,2 小时后才让仔猪吸允初乳。 因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初生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极少,不足以干扰弱毒疫苗与免疫细胞的接触。 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 并且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乳猪无残余毒力,十分安全。 猪瘟污染场一般采用此方法。 要求技术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准确掌握分娩时间,产子前后有专人值班,防止仔猪出生后吮吸初乳。
2 母源抗体干扰问题
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 因此,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 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 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 因此,仔猪接种猪瘟疫苗的最佳时间应该选在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效果,又能防御病毒侵袭的期间,即仔猪的母源抗体为 8~16 倍。 据报道,国内免疫母猪所生仔猪,40 日龄母源抗体已充分降低, 此时是最适宜的免疫时间。但在猪瘟污染场应可提前至 20 日龄初免,40 日龄加强免疫的方法或超前免疫的方法。
3非典型性猪瘟的问题
即隐性带毒的母猪通过垂直传播方式将病毒传染给胎儿,致使新生仔猪成为隐性带毒者。 这种猪具有免疫耐受性,免疫应答水平较低,在一定条件下,接种猪瘟疫苗后可能呈现应激反应,发生猪瘟。 其原因可能是疫苗病毒(抗原)与猪体液内抗体中和,使猪只原来处于相持状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使即带毒又免疫的猪潜在病毒得到扩大繁殖的机会。
4疫苗质量的问题
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过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的疫苗就达不到规定效价。 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因此,生产中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和稀释液, 严格按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才能确保防疫效果。
5免疫抑制疾病问题
传染病是引起畜禽免疫力抑制的主要原因,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 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会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 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生产中,当发生其它传染病时,不能进行猪瘟免疫。
上一篇: 有效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方法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