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方法措施
杨斌 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猪场内常见的一种病症,因此可以说各级兽医对此病的研究都较为深入,很多猪场也都知道呼吸道综合症由两种以上的病原混合感染, 还知道疾病的发生与支原体、蓝耳病等病毒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各个猪场也都设定了严谨的预防程序和免疫程序并认真执行,可为什么还是屡防不止?笔者今天就来简要归纳一下有效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方法措施。
1 呼吸道综合症防控失败的原因
1. 1 多种原因导致猪群出现免疫抑制疫苗注射后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反应。 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 疾病因素导致的
能够破坏免疫系统的疾病主要有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流感、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病、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这些疾病都损害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免疫抑制。
1.1.2 药物因素导致的
有些猪场,一发现猪群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就喜欢使用地塞米松、 安乃近等解表类的药物, 这些药物都会不同程度的抑制免疫反应。
1.1.3 多种理化因素导致的
很多外来化合物或环境因子会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抑制。这类物质有:吸入性污染物如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等。
1.1.4 霉菌毒素导致的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是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 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 世界上每次年大约有 25%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因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差距很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空灾区。 中国动保协会调查统计如图所示,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母猪假发情、哺乳仔猪拉稀等。 黄曲霉毒素损害动物肝脏组织,破坏肝脏功能,严重地导致死亡,其毒性是砒霜的 68 倍,是氰化钾的 10 倍。 黄曲霉毒素严重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导致动物容易感染疾病,发病率上升。
很多养猪场认为, 只要饲料中坚持使用脱霉剂就可以躲过此劫。 目前使用的脱霉剂多是物理吸附性的, 并不能百分之百清除所有霉菌毒素。 即使少量毒素被吸收,日积月累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1.1.5 应激因素导致的
由于饲养管理不到位, 猪只的福利没有到位,过冷、过热、高湿、拥挤、空气污浊,以及断奶、混群、运输等致使猪产生热应激蛋白等异常代谢产物, 同时类固醇等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变化, 都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导致免疫抑制。
1.1.6 营养因素导致的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合成活化抗体补体必不可少的物质。 如果缺乏或搭配比例不当都容易诱导机体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 一些小型饲料厂为了降低成本,在没有检验原料效价的情况下, 模仿别人的配方盲目生产; 不明真相的养殖户贪图便宜盲目使用,猪最后成为真正的牺牲者。
1.1.7 疫苗质量 、免疫程序 、免疫注射操作不当
2 呼吸道综合症的预防要点
2. 1 改善硬件设施,控制环境因素从猪场选址和猪舍设计着手, 猪场应尽量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位置。 设计猪舍时,舍内高度和舍间距离要合理,从而保证舍内空气能自由流通。
2. 2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2.2.1 坚持自繁自养可以防止疫病从外部传入,如确实需要引入良种时,要从安全的猪场选种并严格检疫, 再远离生产区隔离观察 1 个月, 并在隔离区做好相关病症的预防注射和药物预防, 确定健康后方可进场混养。
2.2.2 确实执行全进全出制 按照生产流程,从配种、妊娠、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全部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群或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都要全面彻底清洗消毒, 然后再进入新的猪群,避免交叉感染。 产房和保育猪舍,每批仔猪的日龄相差不要超过 7 天,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原体的水平传播。
2. 3 饲养密度要合理,真正落实生猪福利
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应保证每头有 0.4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生长猪每头 0.8 平方米, 成猪每头 1.2 平方米, 每栏猪数 8~10头为宜。 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生。
2.4 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认真驱虫、消毒
2.4.1 定期驱虫
蛔虫和鞭虫等体内寄生虫可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力下降,此外,肺丝虫和蛔幼虫可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症。 所以,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 1 周后,在饲料中应添加相关驱虫药, 尤其是驱蠕虫药至关重要。
2.4.2 落实消毒制度
猪场要准备 2 种以上不同成分的合格消毒药,每隔 3~4 周更换一种,避免菌毒产生耐药。
2. 5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合格疫苗和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保护率
2.5.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保健 ,减轻免疫抑制
针对可以导致猪群出现免疫抑制的因素做好预防和保健, 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猪群抵抗力。
2.5.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母猪生产前 1 个月左右或配种前必须接种猪喘气病菌苗、蓝耳病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和猪瘟疫苗。 每种疫苗的注射间隔不少于 7 天, 尽量避免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呼吸道综合症发病严重的猪场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接种副猪嗜血杆菌苗、 猪萎缩性鼻炎和巴氏杆菌二联苗、 猪传染性胸腆肺炎疫苗等,以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减少母猪产房内排出病原对仔猪的感染机会, 同时提高母源抗体对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
2.5.3 合理选用合格疫苗和免疫增强剂
猪肺炎支原体(喘气病)是呼吸道综合症的头号杀手,免疫预防一定要确实。 目前市面可选用的疫苗有灭火苗和弱毒苗,弱毒苗效果优于灭活苗但注射方法繁琐,对操作者要求较高, 注射部位不准确也会影响效果。 灭活苗操作简单,但须增加注射次数方可达到保护效果。 实验证明注射肺炎支原体疫苗时配合使用芪黄素 (其中的黄芪多糖、黄芪甲苷)或金美康(其中的黄芩苷)可以增加呼吸道粘膜表面 lgA 的分泌,有效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在已研制的猪流感疫苗中, 技术最成熟并用于生产的主要是 H1NI 型和 H3N2亚型单价或双价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其形式多为油佐剂疫苗, 灭活剂一般采用甲醛或 BEI。 据报道,猪流感灭活疫苗能有效保护断奶仔猪和种猪抵抗流感, 使发病率降低 30%~70%, 使死亡率降低 60%~87%。 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虽然具有安全、高效、生产成本低、有效抗体持续期长等优点,但也存在产生抗体较慢、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弱、应激反应强等不足,实验证明配合黄芪多糖使用可克服上述缺点。
猪蓝耳病疫苗也有灭活苗与弱毒苗之分,而且个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较差,不论选用那种, 与猪场要预防的野毒血清型相符最重要,蓝耳病病毒增殖、复制有抗体依赖性。 对于这个疫苗虽然争议较多,但使用的普遍率越来越高, 解除猪群免疫抑制是提高免疫效果的关键, 建议使用黄芪多糖解除免疫系统所处的抑制状态。
圆环病毒疫苗, 有基因工程苗和灭活苗之分,目前猪场选用全价灭活苗较多,从实验数据看仔猪 14 天、28 天各免疫一次,效果优于仅在 14 天免疫一次。 配合芪黄素、金美康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3 呼吸道综合症的药物预防与治疗要点
3. 1 治疗原则
采用综合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中要重视联合用药,如中药抗病毒药与化药广谱抗菌药联合使用, 敏感抗菌药之间的联合使用。 并随时根据病猪症状的变化情况更换治疗用药, 防止出现耐药性。 另外, 临床治愈后最好再坚持用药 3天,以免疾病出现反复。
3. 2 防治方法
猪场一旦发生呼吸道综合症, 对发病猪治疗的同时, 必须对未发病猪群进行下列药物防治,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本场的抗生素用药方案。
3.2.1 哺乳仔猪出生后使用用金美康
500~1000 克溶于 1000 升水中 , 连续饮用14 天,对防制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3.2.2 保育猪群,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芪黄素 200~400 克、金美康 500~1000 克拌料均匀,于转群前后连续饲喂 2 周。
3.2.3 母猪和生长猪群 ,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芪黄素 400 克、 金美康 1000~1500克,拌料均匀后,每月连续饲喂 7 天,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上一篇: 我国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