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人畜共患流行性乙脑炎的流行情况

人畜共患流行性乙脑炎的流行情况

王兴涛 西南大学

    日本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出现乙脑爆发的相关报道,1924年首次从病人脑组织中分离出流行性乙脑炎(JEV)。自此以后平均每10年日本爆发一次乙脑的流行,每次发病人数超过6000人。Hyashi于 1934年从猴子脑组织分离到JEv,1935年日本东京从人脑组织得到 JEVNakayama分离株并分析了其病毒学特性和血清型,因而首次确定该病的病原。1937年从发病马的脑内也分离到JEV,Mitamura及其同事在19世纪30年代从蚊子中分离得到JEV并证明蚊子是乙脑传播的主要媒介。1959年首次证实猪和鸟类是JEv传播中的主要储存宿主和增殖宿主。1990年完成JE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自从日本宣布分离到JEV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也证实分离到该病毒。其中俄罗斯1938年首次发现乙脑感染者,韩国于1949年首次报道乙脑的在国内的流行。印度于1955年在其南部地区发现JEv,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该国北部地区出现大流行。大洋洲托雷斯海峡 1995年在首次发现JEv,在澳大利亚1998年发现乙脑病例。国际上曾一度以华莱士线作为乙脑流行的区域分界点,该线的西面和北面主要为乙脑流行区,而东面和南面主要为墨莱河谷 (Murrayvaney)脑炎流行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太平洋美属塞班 (Saipan)岛在 1990年首次发现了乙脑流行,此后印度的西北部和西南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地区等地也相继出现了乙脑流行。上述地区报告乙脑的流行情况,证明了乙脑流行区域己经跨过了原来的划分乙脑流行的区域线(华莱士线)向南扩散,从而使该病已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畜牧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于1960一1970年这10年间曾多次发生乙脑大流行,分别于1966年和1971年出现较大规模的乙脑疫情,发病人数则分别达25万和17万之多。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卫生医疗水平的改善,特别是对我国适龄儿童进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使我国易感人群的乙脑发病率有了大幅下降。目前,我国除西藏、青海及新疆外,其它省和自治区均有乙脑流行。2003年我国的广东省曾共有18个市报告乙脑病例,累计报告2%例,死亡25例,疑似48例,其中6月份报告病例224例,2006年山西运城市也曾发生乙脑的局部小规模的流行。乙脑在我国流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各地区乙脑报告发病率差别较大,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乙脑高发区现主要分布于中部及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安徽、云南等地区的乙脑病例数占全国的65%以上。这些发病地区乙脑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一9月份为发病高峰,其他月份则病例较少。发病人群中70%为5岁以下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上一篇: 仔猪断奶期生长发育停滞的解决办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