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
奶牛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性疾病。
1 病 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分娩前后血钙浓度突然急剧降低有关。所有母牛在分娩后血钙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患病母牛降低更加显著。
分娩前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以及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是引起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妊娠末期胎儿迅速增大,胎水增多,妊娠子宫占腹腔大部分空间,挤压胃肠器官,影响其活动,降低消化机能,致使从肠道吸收的钙量显著减少。怀孕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发育较快,使得母体骨骼中钙的贮存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时,骨骼中可动员的钙也大大降低,不能补充分娩时血钙的丧失。低血钙和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互为因果而形成恶性病理循环,从而促进本病的发生。本病很少发生于青年母牛,但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产乳量随着胎次的增加而提高,相反骨骼中钙的动员却随之下降。饲料中酸碱平衡。
2 临床症状
2.1初期(兴奋期) 呈现食欲不振或减退,磨牙空嚼,瘤胃蠕动减弱,粪便于而少等前胃弛缓症状。继之发生摇头、伸舌、不安或过敏现象。头颈和四肢肌群发生痉挛性震颤,站立不稳,走动时后肢僵硬,步态踉跄,共济失调。不久便发生本病典型症状———瘫痪,被迫躺卧地上,时时企图站起,一旦站起后,四肢乏力,左右摇晃,往往摔倒。也有的卧地后两前肢直立而后肢无力,呈犬坐姿势。当经几次挣扎而不能站立后,病牛便安然静卧。
2.2中期(躺卧期) 病牛取躺卧姿势,除个别病牛取伏卧姿势外,较多的见四肢缩于腹下,颈部弯曲呈S 状,将头偏于体躯一侧。有的病牛四肢伸直、无力,整个体躯平卧于地,球关节弯曲。四肢末梢冷凉,体温下降到37.5℃~38℃,呼吸微弱而浅表,心音微弱,心率增数达100次/min以上。瞳孔正常或散大,对光反射减弱,皮肤感觉减退乃至消失,肛门松弛,反射消失。
2.3后期(昏睡期) 病牛精神高度沉郁,全身肌肉乏力,食欲、反刍停止,伴发瘤胃臌气,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充血或发绀,心搏动微弱,脉细小,脉搏数达120 次/min 以上。颈静脉压降低并出现颈静脉凹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多数陷于昏睡状态。
3 实验室检验
血钙、血磷含量减少。轻型病牛血钙、血磷含量分别为6.7mg/100mL,2.7mg/100mL;重型病牛其含量分别为3.9mg/100mL,1.2mg/100mL 以下。血糖增多,重型病牛血糖含量达 161mg/100mL。
4 预 防
母牛在产前 2 个月开始停奶,确保胎儿与母体的营养需要。干奶期,特别是在产前 2 周一定要注意饲料中钙磷的量和比例,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应在 1:1 以下。当产后大量的钙进入乳房后,可立即动员骨钙,不至于造成血钙的急剧下降。增加饲料维生素 D 的供给、适当增加运动和光照、产前 2~8d 肌肉注射维生素 D,对本病的预防可起到一定作用。母牛产犊后,不要急于挤奶,初挤时不要把奶挤净,应少量多次,逐日增加。1~2d 挤出奶量的 1/5~2/5,产后第 6 天开始挤净,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造成血钙骤降而造成瘫痪。
母牛产犊后,立即恢复高钙饲料的饲喂,保证奶牛钙的代谢平衡。
5 治 疗
5.1乳房送风法
用乳房送风器或连续注射器将奶牛的4个乳头注入空气,打入空气量以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并变厚为标准。打入空气后为防止空气溢出可用手指轻捻乳头肌并拴上 1 根纱布条,1h 后去除。一般打入空气后15~30min 即可好转。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送风前金属过滤筒内要放入消毒纱布或棉花,以过滤空气,防止感染。打入空气前使病牛卧倒,挤尽乳房乳汁并用酒精消毒乳头。
5.2钙疗法
静脉注射钙剂是治疗本病的标准方法,约有80%的病牛在 1 次静脉注射 8~10g 钙后可即刻恢复。病牛常用4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400~600mL,于 5~10min 内注射完,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800~1400mL或用50%的葡萄糖氯化钙注射液800~1500mL。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不明显时,可用15%~20%磷酸二氢钠注射液200~400mL静脉注射,或者与钙剂交换使用,也可使用50%葡萄糖注射液400mL,15%的磷酸二氢钠200mL,15%的硫酸镁注射液200~400mL。首次合用,特别是当患有生产瘫痪并伴有其他代谢病,如搐搦、骨软症等情况时,用此类复合剂效果佳。
上一篇: 手术摘除山羊脑包虫的方法步骤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