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诊治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方法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庖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病。我镇山羊圈养示范户有两户曾经发生流行,现将发病及山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我镇坡那村黄某饲养山羊多年,从没有发生过此病,2008 年 11 月他改变传统的放养方式进行圈养,并于2009 年 3 月 21 日从外地引进波尔种公羊投入其中进行品种改良。5d 后,发现刚引进的波尔种公羊及10 只山羊口角生疮,舌面有脓疱。采食减少,又过2d 发现其他羊只相继感染。畜主前来兽医站求诊。笔者立即前往出诊,此时已有2 只羊羔死亡,逐个进行仔细检查,85 只羊中共检查出患病羊 68 只,其中病情较重的是刚引进的种公羊和 3 只母羊,羊群发病率76%,死亡率 2.4%。另外在笔者还在诊断当中时,同村另一圈养示范户前来报告他饲养的山羊也出现同一种情况。问诊得知是同一起引进的种公羊,另外同屯较近的两户圈养户还没有引进种公羊,其羊只无此症状。
2 临床症状
经临床观察;后 2d 发病的羊只体温达41℃,先前发病的羊只体温 39.6℃的有 10 只,体温 39℃的有 20 只,其口腔内部及口唇周围形成大面积的溃疡和肉芽组织增生。5 只羊采食困难,吃草时食入随即又吐出,嘴唇上有桑椹状结痂,张口有疼痛感。
整个羊群都免疫注射过羊五号病疫苗和山羊痘疫且在有效期内,山羊痘的免疫部位还有突起结节明显标志。
3.诊 断
根据发病的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山羊传染性脓疱病。
4 防治措施
4.1 用 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后,涂碘甘油,早晚各一次。
4.2 用鲜糯米藤叶 250g 捣烂敷患处,1 次 /d,连用 3d。
4.3 用板陈黄注射液(其成份麻黄、板蓝根、陈皮),(广西北斗星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肌注,0.4mL/kg.bw,1 次 /d,连用7d。
4.4 每天用二氯异脲酸钠喷雾消毒场地一次。
4.5 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后,于第 3 天患病羊群恢复精神,采食明显好转未发现新的病例,尤其病情较重的母羊开始采食、饮水,活动次数增多。第 6 天羊主人告知患病羊只已经康复如初,未发现新的病羊。另一饲养户羊只患病较轻采用以上综合措施后第 3 天羊群已康复。
5 小结与讨论
5.1 本次发生的羊病是典型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其特征是嘴唇的桑椹状结痂,口唇周围、口腔内部有大面积溃疡可肉芽组织增生。
5.2 从此次发病及治疗的情况来看,从外引进种公羊带病毒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是控制、治好该病的最好途径。
5.3 有报道接种山羊痘疫苗对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有一定预防效果,在本次疫情中山羊痘免疫未能阻止疫病的发生。但病情似乎较轻,治愈率高,治愈时间较短,死亡率较低。
5.4 建议饲养户在引进种羊时要查看各种免疫记录。引进后隔离观察 15d 后才混养以防止各种疾病的传播。
上一篇: 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手段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