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气囊炎的综合防治
高艳 玉田县畜牧水产局 翟兰 天津市诺维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肉鸡气囊炎是一些养殖密集地区常见的疾病之一,鸡群一旦发病就呈现发病严重、病程长、致死率高、难治疗的特点,此病对15日龄至出栏阶段的鸡群较常见。此病多发于秋末冬初至来年春天,同时在东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发病率较高,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1 气囊炎发病主要病原以及原因
1.1 气囊炎主要的病原
大多数情况下,气囊炎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仅仅是某些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气囊炎:病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有啰音,咳嗽。 剖检可见气囊混浊,有大量混浊的渗出液,重者气囊壁增厚,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样凝块。 除大肠杆菌外,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菌、传染性鼻炎病毒、支原体(败血支原体、滑膜支原体、毒支原体)、曲霉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肉鸡后,都可以引起气囊炎。 单是支原体就有 28 种,且不同支原体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 可以说,引起气囊炎的病原十分复杂,临床治疗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判断不准病原,选不准有效药物,很难奏效。
1.2 气囊炎发病的原因剖析
1.2.1 温度、湿度、通风不合理
饲养管理中的通风和温、湿度控制不当,笔者认为这是气囊炎的主要诱发因素。 在肉鸡市场上遇见了这样一类养殖户,为了保温他们经常不通风,鸡群代谢旺盛,呼出的气体特别多,所以鸡舍特别潮湿,棚内的塑料布上、棚顶上的哈气和雾滴特别多,加上鸡的粪便使地面极潮湿,造成舍内烟雾缭绕。
1.2.2 密度与环境污染
有的养殖户不注重调节养殖环境,肉鸡饲养密度过大,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大多数情况下,出栏一批肉鸡后,留出的消毒隔离期不足,消毒不够彻底,尤其是鸡粪污染的地面,大肠杆菌大量存在,很容易成为污染源,导致下一批肉鸡大批发病。 另外,很多养殖户不重视养殖场通风,肉鸡舍内常常积聚过多的有害气体,若空气中氨气浓度过高,会损伤呼吸道纤毛,使黏液分泌减少,呼吸道黏膜受损,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存在于呼吸道内的支原体感染,从而引发气囊炎,继发大肠杆菌等。 不重视通风,鸡舍内积聚过多的有害气体, 氨气浓度过高, 会损伤呼吸道纤毛,黏液分泌减少,导致肺脏发生疾病;而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气囊炎的出现。
1.2.3 肉鸡呼吸系统结构原因
这种 “上呼吸道-肺脏-气囊-骨骼”相互连通的结构特点,使机体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系统,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上呼吸道造成全身感染, 也是气囊炎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鸡呼吸系统的这种结构成了大肠杆菌感染的便利的通道,大肠杆菌一旦突破呼吸系统的黏膜屏障, 迅速通过气囊进入胸腔和腹腔,感染内部器官,常在临床上表现为气囊炎。
1.2.4 正常免疫后应激
做完首免或二免后鸡群出现咳嗽、甩鼻、呼噜的,如不能及时治疗很快便引起气囊炎。
1.2.5 免疫抑制病
由于免疫抑制病的存在,机体对外界致病原敏感性增加, 条件性病原或弱致病性病原如支原体用了多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就是不能完全治愈, 接而转型为顽固性呼吸道综合症。大肠杆菌心包炎、肝周炎单纯用高敏药不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死亡。
2 主要临床病症
以甩鼻、咳嗽、呼噜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且逐渐蔓延发展。病鸡眼睛变形,眼结膜发炎、流泪,甚至肿胀导致失明。 本病传播快,前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中后期多为混合感染,大批死亡。 病程较长,治疗不及时或延误病情者死淘率较高,且治疗不彻底,在继发心包炎、肝周炎后死亡率更高,发病中后期或病重鸡群,鸡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不升或明显减少,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鸡群生长缓慢,闭眼、打蔫鸡不断出现,死亡率增加。有的重症趴在地上口微张喘气, 有的外观精神挺好就 “蹦高”死了。
3 病理剖解变化
主要表现为喉头和气管轻微充血、出血、气管内有少量黏液或一层黄色干酪样物附着, 严重病例可造成支气管堵塞;肺部气囊混浊、增厚、有黄色或黄白色块儿状干酪样物附着, 肺脏充血、瘀血,严重病例导致坏死;腹气囊也会出现混浊、增厚,腹腔常有大量小气泡;发病中后期会造成“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及“气囊炎”。
4 预防措施
4.1 疫苗预防
在育雏时控制好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 做完疫苗后用大肠杆菌与支原体药, 中后期控制好病毒病。选择优质的疫苗,防疫之后做好呼吸道的预防措施。 发现鸡群起呼吸道了,及时全面治疗,边治疗边调理,不要犹豫,将呼吸道病控制在萌芽阶段是关键。
4.2 加强肉鸡饲养管理
4.2.1 规范进雏途径,从正规的种鸡场购进优质鸡苗,确保无支原体垂直传播感染的情况。
4.2.2 本病发病主要原因与环境因素非常大,饲养管理好的鸡场,一旦发病很好控制,死亡率也很低,饲养管理差的鸡场一旦发病,不好控制,并且越来越重,死亡率偏高。 所以说环境的控制对本病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
4.2.3 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 ,1~2 周 30~34 只/平方米;3~5 周 15~20 只/平方米;6 周-出栏 8~10只/平方米。 保证鸡舍良好的通风,控制鸡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氨气的浓度1~3 周应低于 10 PPM(百万分之一),4周-出栏应低于 20 PPM,硫化氢不能超过10 PPM。 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湿度,根据不同的阶段适时调整,第1 周 75%,2~4 周 60%~70%,5周-出栏 55%~60%。
4.2.4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的环境卫生。 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 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5 治疗措施
5.1 轻度发病治疗方案
用中药维乐欣(黄连解毒散)加 20%氟苯尼考粉各用1 袋兑 300~400 千克水,集中饮水。
5.2 重症发病治疗方案
用中药250 克瘟毒清 (主要成分 :黄连 、板蓝根、连翘等)加气囊三日清(主要成分: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各用 1 袋兑水 250 千克集中饮水。
6 注意事项
肉鸡气囊发生炎症后, 通过常规的用药途径,如注射、饮水、混饲等,吸收的药物很难在气囊内达到有效浓度。 选用气雾给药,将药物直接送达气囊表面,是最为合理有效的用药途径。 同时药物的微粒大小也将影响用药效果,因为微粒越小,越容易进入肺泡,但与肺泡表面的黏着力小,容易随呼气排出;微粒越大,则大部分停留在呼吸道的黏膜表面,不易进入到气囊部位。 这使得气囊炎在临床上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气囊炎一定要及时诊断,一旦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发展到最后谁都治不住。当鸡群出现呼噜咳嗽时,一定要剖检鸡,找到发病原因,不要看没有死就舍不得剖而随便投一些呼吸道药就算了事,如果是气囊炎导致的而没治住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上一篇: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与防制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