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徐越 四川农业大学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由表型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构成。传统的表型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建立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微生物的核糖体本身由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组成,分成大小两个“亚基”。它们大约2/3的重量是核酸分子,1/3是蛋白质。细菌核糖体小亚基的骨架是一条称为 165rRNA的核酸分子。1970年代后期,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沃斯(CarlR.woese)及合作者,建议把核糖体小亚基的核酸序列当作分子钟,从中提取进化信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分子进化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功。
细菌的rRNA含有3种类型:235、165、SSrRNA,其中165长度适中,信息量较大且易分析。而16SrRNA所对应的16SrDNA(编码16SrRNA亚基的基因)的区域中既有保守区,又有可变区,适合于用于细菌属,种间的鉴定,被认为是衡量生命进化最理想的标尺。
目前有很多用16SrDNA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的相关报道。龚汉雨,程国军对一株抗铬细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 165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为巨大芽抱杆菌。潘康成,冯兴用细菌通用引物,对两株细菌的16SrDNA片段进行了扩增,并将两株菌鉴定为枯草芽抱杆菌和蜡样芽抱杆菌。吴拥军等依据双歧杆菌 165rDNA保守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对其165:DNA进行扩增,建立了相应快速、可靠的双歧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和PCR扩增体系。这种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能够有效的检测食品及微生态制剂中的双歧杆菌。靳鸿蔚,刘桂兰等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降解胶原蛋白的细菌,并通过扩增其16srnNA片段,鉴定其为巨大芽抱杆菌。
上一篇: 酶法脱苦苦味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