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短期肉鸡规模化养殖水平预测
陈宁玲 西南大学
我国肉鸡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经历了农户散养、国营(集体)工厂化饲养、“公司+农户和一体化大型养殖公司等生产方式。目前,我国肉鸡养殖业内养殖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产业化养殖公司(场),设备、防疫、屠宰加工比较止规;第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己经得到了人面积的推广;第二,个体养殖户,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地带及广大农村。2007年我国肉鸡养殖业中2000只以上养殖场(户)数所占比重为1.82%,出栏肉鸡数在我国肉鸡出栏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80.11%。1998年一2007年期间,肉鸡规模化养殖中年出栏2000一10000只养殖场(户)和肉鸡出栏数所占比重分别从87.51%、72.97%降至58.00%、31.29%,年出栏10000一100000只养殖场(户)数和肉鸡出栏数所占的比重分别从12.20%、29.85%升至26.56%、52.74%,出栏10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数和该规模出栏肉鸡数量所占比重则分别从0.27%、12.15%升至0.47%、15.96%。
肉鸡业是畜牧业中集约化程度最高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最多的产业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对肉鸡生产性能等性状的改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饲养品种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我国肉鸡业化分为自羽肉鸡产业、黄羽肉鸡产业和淘汰蛋鸡等二部分。后两者据了解约占我国肉鸡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年产各类型的黄羽肉鸡约40亿只,年肉产量约为360万吨,约占2006年全国禽肉产量的24%。据统计,1997年一2009年我国扣_代自羽肉用鸡引进量已从64万套增至85万套,预估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量和商品代肉鸡饲养量则分别从1850万套、22亿只增至3480万套、34亿只。2008年国内不同品种白羽肉鸡市场占有率为:科宝占一42%,艾薇茵占38%,哈伯德占10%,海波罗占3%,其他占7砂’川。按照不同的消费层次,可以将黄羽肉鸡分为快长型、中速型和优质型三种,在我国黄羽肉鸡市场中所占的比率分别约为50%、30%、20%。但是,我国黄鸡育种仍没有形成规范,没有蛋鸡“曾祖代一祖代一父母代一商品代”这样代次分明的良种繁育体系。据推算,目前中国最大的10家黄羽肉鸡育种公司,年提供父母代种鸡约3000万套,约占全国年父母代种鸡需求量的75%。
据统计,我国肉鸡业中出栏2000只以上的规模化饲养比重已从1999年的34.81%增至2008年的81.6%,年均升高近4.68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肉鸡平均出栏日龄为65天,出栏平均体重为2.12kg,平均料重比为2.2,生产性能仍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教授指出,我国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 10一15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因此,预计2015年我国肉鸡业中规模化饲养比重为90%,2009一2015年期间肉鸡规模化饲养比重以每年近1.2个百分点匀速增长。
上一篇: 未来中短期内我国蛋鸡规模化水平发展趋势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