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学概述
邹君 甘肃农业大学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不同致病性血清群的链球菌引起,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兽医临床表型的不同,可将本病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心内膜炎型、淋巴节脓肿型、关节炎型等几种类。该病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由Bryante 首次发现并报道,随后我国首次在上海也发现了该病病原菌的存在。随着在我国大面积的流行与扩散,该病已成为我国养猪业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甚至有些血清型能使人致病。我国曾多次发生猪链球菌致人发病、死亡的案例,给我国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998 年在江苏省暴发了由 SS2 和 C 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引起的急性败血型猪链球菌病,造成数万头生猪发病死亡,25 人感染发病,14 人死亡。2005 年再次在四川暴发该病,致 647 头生猪死亡、204 人感染、38 人死亡,同年香港、广东等地也有人员死于该病,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
链球菌种类繁多,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菌体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 0.5μm-2μm,可单个、成对或不同长度的链状方式存在,革兰氏染色阳性,老龄培养物或呈现阴性;多数兼性厌氧少数厌氧,无芽胞,除个别 D 群菌外,一般无鞭毛,A、B、C 群多数有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呈现 α、β 和 γ 三个溶血类型。按细胞壁多糖成分差异为分群基础的 Lancefield 血清学分群方法,将链球菌分为 A-V(缺 I、J)20 个血清群。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主要包括 C 群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 zooepidemicus),D 群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suis),以及 E、L、S、R 等群。其中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根据其类 M 蛋白抗原性的差异,至少可以分为 15 个血清型,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从我国各地发生的猪链球菌病分离的链球菌菌株,多数为本菌。猪链球菌又可根据荚膜抗原的差异,分为 35 个血清型(1-34 型及 1/2 型),其中 2 型致病力最强,且最常见,其他致病血清型有 1、3、5、7-9、11、14、16 和 1/2 型等。
上一篇: 冬春季节如何正确饲养及管理育肥牛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