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的分型和临床诊断
熊俊 四川农业大学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等,对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危害较大。轮状病毒分为A、B、C、D、E、F六个群,A包括人和各种动物。B群宿主主要为猪、牛、人等,群主要为禽类。群为常见的典型病毒,C群和E群主要为猪,宿主主要D群和E根据vP7和VP4血清型分类系统将轮状病毒分为G型和P型。依据抗原vP7蛋白划分的轮状病毒血清型称为G型,己鉴定出14种人和动物来源的G型。人轮状病毒有10种G型,其中GZ、Gg、G12型是人类所特有的,但仅有GI、GZ、G3和G4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依据抗原VP4蛋白划分的轮状病毒血清型称为P型,至少存在27种与己知的抗原特异性相对应的vP4基因型,大约分为8个血清型,标记为P,他们之间有部分抗原交叉。猪轮状病毒检测出10个G血清型,而各大洲仔猪分离毒株大多数属于两种VP4基因型之一,即类OSU型或类Gottfried型。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及剖检变化可初步确诊。发病猪只以委顿、厌食、呕吐、腹泻及脱水为特征,最后因脱水严重,水盐代谢失调而死亡。剖解发现病变限于消化道,胃内充满乳凝块,小肠内有灰黄或灰黑粪便,有的小肠广泛出血,小肠淋巴结肿胀。切片观察可见小肠绒毛萎缩,柱状上皮被鳞状或立方上皮所代替。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常方性流行。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生后几天的仔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10~21日龄仔猪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3~8周龄仔猪症状更轻,成年猪为隐性感染。
上一篇: 猪轮状病毒病的理化特性和分析结构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