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2型的病原学研究
黄文华 福建农林大学
1 病毒分类
根据第六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报告,圆环病毒被列为新的病毒科。PCV2 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列入该科的病毒除了 PCV1 和 PCV2是感染畜牧家猪和野猪的病毒外,其他的动物类病毒多感染禽类,如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nkenAnaemia Virus,CAV)、鹦鹉喙羽病毒(Beakand Feather DiseaseVirus,BFDV)、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鹅圆环病毒(GooseCircovirus,GCV)金丝雀圆环病毒(Canary Circovirus,CaCV)等。圆环病毒科另外一部分成员为植物如地三叶草侏儒病毒(Subterranean Clover Stuntvirus,SCSV)、椰树叶腐烂病毒(Cocodut Foliar Decay Virus,CFDV)、香蕉簇顶病毒(Banana Bunch Top Virus,BBTV)等。该科病毒均为无囊膜的单股环状 DNA病毒。
2 病毒的理化性质
PCV 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哺乳动物病毒,直径为 17±1.3 nm,CsCl 浮密度为1.37 g/cm3,沉降系数为 52 s。该病毒由一条分子量约为 28 KDa 的多肽链衣壳蛋白与基因组共同构成,无囊膜,病毒粒子成正二十面体结构。病毒基因组为共价结合的闭合环状单链 DNA,大小约为 1.78 Kb。PCV 具有一定的耐热性,56 ℃无法将其灭活,70℃高温条件下可存活 15~30 min。PCV 对外界环境具有耐受性,可在 pH=3 的酸性环境及氯仿中存活一段时间。PCV 对酒精、双氯苯双胍己烷、碘、苯酚等有一定抵抗力,对碱性消毒剂、氧化剂以及季铵盐类物质较为敏感。
3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acobsen等利用PCR技术对德国北部1961~1998年的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PCV-2 在 1962 年就已经感染猪群,1961~1984 年间 PCV-2 的阳性率较低为 0~11.7%,1985~1998 年阳性率上升至 14.3~53.3%。在墨西哥,Ramirez-Mendoza 等报道了 1972-1979 年 PCV-2 的抗体阳性率为 27%,1980~1989 年为 44%,1990~2000 年为 72%。Mori等证实日本在 1989 年间就已经有 PCV-2 的感染。追溯性研究表明,PCV-2 在被发现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地流行发生,全球养猪国家都存在 PCV-2 的感染。
在我国,朗洪武等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西等地诊断出 PMSW,首次分离得到 PCV-2,并用 ELISA 方法检测了 559 份血清,结果显示 PCV-2 的抗体阳性率为 42.9%。王忠田等利用 PCR 方法对北京、天津、广东、深圳、山东、山西等地的 12 个规模场的组织病料进行检测,PCV-2 的阳性率为 96%。王先炜等对我国华东地区 6 个省市的 PMWS 患病猪群进行 PCR 检测,序列分析表明不同地区 PCV-2 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发现 PCV-2 感染会继发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王文军等对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鸡西、绥化、双鸭山等 6 个地区的种猪场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经产种猪的 PCV-2高于后备母猪。琚春梅等用 ELISA 方法检测了 1257 份不同年龄段猪血清,结果显示 PCV-2 抗体阳性率随日龄增长而升高。舒相华等利用 ELISA 方法对云南省猪群中 PCV-2 抗体阳性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规模猪场中 PCV-2 抗体阳性率为 50.86%。重庆李龙等对 286 份农村散养户猪血清 ELISA 检测表明 PCV-2 抗体阳性率为 79.0%。吴俊报道四川省规模场的 PCV-2 抗体阳性率为 69.57%,其中经产母猪阳性率为 97.87%。报道表明 PCV-2 在我国猪群中已经广泛存在,并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上一篇: 血清学方法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