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捷申病毒(PTV)的流行病学现状
刘杉杉 中国农业科学院
就目前兽医的经验与发现,猪是猪捷申病毒(PTV) 的唯一宿主,不同日龄的猪均易感,幼龄猪易感性较强。病猪、康复猪和隐性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饮食进入体内,继而在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扁桃体和相关淋巴组织内增殖。
在发病期,主要的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可通过粪便和口腔分泌物传播,处于恢复期的猪通过粪便排毒可长达 7 星期。PTV 可以通过污染物和加热处理不充分的猪饲料传播,其在外界环境中可持续存活 5 个月,并可在液体粪肥中长时间存活。
研究发现现在除 PTV-1 以外的其他毒株也能引起猪中枢神经紊乱,这可能是因为针对该病毒的检测方法不断进步的结果。白俄罗斯在 1996、1999 和2005 年,摩尔达维亚在 2002 到 2004 年,罗马尼亚在 2002 年,俄罗斯在 2004 年,乌克兰在 1996到 2005 年,拉脱维亚在 1997 年以及 2000 到 2002 年,马达加斯加在 1996 到 2000 年、2002 年和2004 到 2005 年,乌干达在 2001 年以及日本在 2002 年均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了该病的暴发。
我国于 2003 年首次在内蒙古分离到了 PTV-1,与 Talfan 毒株同源性极高,证实了我国存在 PTV的感染,但是还没有 PTV 在我国流行的数据。同年,本实验室在吉林某猪场表现为腹泻、呼吸困难并出现死亡症状的猪群中分离到了 PTV-8。2009 年在黑龙江某发病猪场分离到了 PTV-2 杂交株。
由 PTV-1 强毒株引起的猪捷申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几天内猪的死亡率甚至会高达90%。PTV-1 的温和型毒株和 PTV 的其他血清型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低不等,临床症状不明显。断奶仔猪与其他仔猪的混圈饲养以及母源抗体的减少而易感染 PTV,尤其是在感染无免疫力的其他血清型毒株时,病情严重。研究发现经常会在无症状的猪体内分离到 PTV,由此可见该病毒分布广泛,并且呈地方流行性。
上一篇: 猪捷申病毒(PTV)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