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捷申病毒(PTV)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猪捷申病毒(PTV)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刘杉杉 中国农业科学院

    猪捷申病毒(PTV)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猪脑脊髓炎、母猪繁殖障碍、肺炎、下痢、心包炎和心肌炎。以侵害畜牧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共济失调,肌肉抽搐和肢体麻痹等一系列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猪捷申病毒(PTV)一度被划分为肠道病毒属,根据肠道病毒属的 CPE、在不同宿主细胞上的复制特性以及血清学试验将其划分为三群:PEV-1到PEV-7以及PEV-11到PEV-13为I群,PEV-8为 II 群,PEV9-10 为 III 群。目前 PTV 分为 11 个血清型,分别是 PTV-1~PTV-11,其中 PTV-1~PTV-7 属于原来的 PEV-1~PEV-7,PTV-8~PTV-10 属于原来的PEV-11~PEV-13,PTV-11 属于原来的 PEV-1。

    PTV 属于小 RNA 病毒科 ( Picornaviridae ) 捷申病毒属 ( Teschovirus ) 成员,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病毒粒子直径约 22~33nm,呈球形,由内部核心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内部核心为一裸露的 RNA 基因组;蛋白质外壳由紧密排列为 20 面体的 60 个壳粒组成,每一个壳粒包括 4 种结构蛋白,即 VP1、VP2、VP3 和 VP4;无脂蛋白,因此对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PTV 的晶体结构尚未得到解析,但是所有已知的小 RNA病毒晶体结构都极其相似:VP1、VP2 和 VP3 各含有 8 个β片层和 2 个α螺旋结构,其中环形结构与β片层相连,位于壳粒的表面。VP1、VP2 和 VP3 的 N 端和 C 端分别位于壳粒的内侧和外侧,这些末端自身可以与包括 VP4 在内的其他蛋白质末端结合,使病毒衣壳有更高的稳定性。

    VP2 位于病毒衣壳表面,其突起的氨基酸数量在小 RNA 病毒中变异最大,其中Talfan 有长度为 62aa 的突起,比所有其他的小 RNA 病毒都长。VP4 位于衣壳内部,无二级结构,N 末端和 C 末端分别靠近二十面对称体的 5-对称轴和 3-对称轴。PTV 基因组的分子量为 2.5×106;在氯化艳中的浮密度为 1.33g/cm3;耐酸性强,在 pH2-9 范围内,可以存活 24h 以上;对热抵抗力较强,56℃作用 2h、60℃作用 15min 不能灭活,-70℃可长期存活,冷冻干燥能明显降低病毒的毒力。所有血清型的 PTV 均能在猪源细胞培养物中培养,最常用的是原代或次代猪睾丸单层细胞 (ST),PK-15、IB-RS-2 以及 BHK 等传代细胞,并产生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细胞病变有的呈圆形,类似葡萄串样聚集在一起,然后脱落;有的是细胞内出现颗粒,周围呈星状突起。可用 BHK-21、Hela 或 Vero 细胞培养加以区别。尚未发现 PTV 有血凝特性。

上一篇: 棉籽粕的饲用价值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