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刘海涛 山东农业大学
1 地理分布
    附红细胞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遍及欧亚大陆、美洲、大洋洲等,包括美国、南非、巴西、阿尔及利亚、肯尼亚、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在内的30 多个国家。在我国,最先在南方江苏、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市发现,随后华中地区也有该病的相关报道,后来有蔓延至新疆、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本病感染动物种类广泛,分布地区仍在不断扩大,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威胁,成为世界性研究热点。

2 易感动物
    本病可感染多种动物,牛、马、骡、骆驼、羊、猪、兔、犬、猫、狐、鼠、禽等动物和人,不分种类、品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一般情况下,大都呈隐性感染。不同动物之间的附红细胞体具有一定的交叉感染性,张伟清等用患有附红细胞体的猪、犬、人的血分别感染小白鼠获得成功。经常与畜禽接触的饲养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等人群阳性率偏高。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报道大批人群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可垂直传播,根据目前调查发现,牧区人群及献血人群的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比例正在增加。绵羊附红细胞体也可以感染山羊。Puntaric 等曾报道过一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病人,被认为是与家畜接触而导致的感染。马增军等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发现猪附红细胞体可使绵羊感染发病。附红细胞体也具有相对的宿主特异性,牛温氏附红细胞体不能感染山羊和绵羊,感染美洲驼的附红细胞体不能感染猪、绵羊和猫。由此可见,附红细胞体既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又具有一定的交叉感染性,但目前还不知道哪些附红细胞体具有宿主特异性,对其跨种间传播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传播途径
    目前,关于附红细胞体的传播途径尚未完全了解。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也有人认为该病可通过接触、体液、垂直传播及食用动物性食品等途径感染。主要传播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吸血昆虫和节肢动物传播。夏秋季节和雨水较多时节,吸血昆虫活动和繁殖的高峰期。常见吸血昆虫和节肢动物有猪虱、蚊虫、蠓、蜱等。Berkenkamp 等证明鳞虱可传播 E.coccoides 。Kabay分别报告伊蚊、库蚊都可实验性传播 E.ovis 。但吸血昆虫及节肢动物的传播机制尚不清楚。②垂直传播。2009 年,杜海霞曾对 97 只阴性感染的母山羊和 46 头隐性感染的母猪抽查产后三天的仔猪和羔羊的感染情况及发病率,发现山羊所产 92 窝 213 只羔羊全部感染,发病 200 只,43 窝 498 头仔猪全部感染,372 头发病。研究还证实人也可通过胎盘传播该病。③血液传播。动物之间可通过摄食血液、含血的食物、咬尾或者被血污染的尿等相互传播。此外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或者阉割工具等在阉割、断尾或打耳号,剪毛时也有可能造成传播。④接触性传播。人与动物或者动物之间的传播。

上一篇: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特点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