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特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特点

刘海涛 山东农业大学
1种类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在猪、牛、绵羊、山羊、马、兔、犬、猫、猴、骆驼、羊驼、狐类、驴、鹿、角马、骆马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及人体中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病例。根据畜牧研究人员先后报道的已发现并命名的附红细胞体主要有:猪附红细胞体 (猪)、小附红细胞体 (猪)、球状附红细胞体 (鼠)、异形附红细胞体 (鼠)、温氏附红细胞体 (牛)、绵羊附红细胞体、山羊附红细胞体、兔附红细胞体、犬附红细胞体、猫附红细胞体、微小附红细胞体、狐附红细胞体、鸡附红细胞体、和人附红细胞体等。一些附红细胞体并不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例如绵羊附红细胞体也可感染山羊,现已证实,猪的小附红细胞体是猪附红细胞体的前体或未成熟阶段,两者是同一个种。

2形态特征及染色特性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血液寄生的,大小不一,缺乏细胞壁的多形态微生物,不同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在形态学上往往缺乏明显的鉴别特征。附红细胞体随其寄生宿主的不同以及在同一宿主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形态差异极为显著。常见的形态多样,有杆状、球杆状、环状、圆形、卵圆形、哑铃型和网球拍形等。张富梅等对牛血液悬滴镜检,发现被感染的红细胞发生变形,呈车轮或菠萝状,红细胞上有许多虫体附着,牛温氏附红细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或杆状,有时可见几个虫体结成团块,且附红细胞体具有遮光性,血浆中的虫体具有运动性,可上下翻滚、前后移动,附着在红细胞体上的虫体似乎无运动性,但实际上能使红细胞发生震颤。有的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的凹盘处,其附红细胞体和红细胞表面之间大概有 15~25 nm 的间隙。附红体通过此空间粘附于红细胞表面。Adam 等发现,在电镜下附红细胞体无壁无核无细胞器,只有单层限制性单位膜包裹,在胞浆内可见低密度的类似核糖体颗粒物质和精细的丝状结构,此外在胞浆内还可见电子半透明区域。

     冯立明等在一个红细胞内发现有成百上千个附红细胞体。最近的研究发现附红细胞体不仅可以附着红细胞表面,而且还可以进入红细胞内部 。Zachary 和 Liebich 等,在电镜下发现了猪附红细胞体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球形的未成熟的附红小体、盘形的幼年的附红体和环形的成熟的附红细胞体。现己证实,猪的小附红细胞体是猪附红细胞体的前体或未成熟阶段,两者是同一个种。最近一些学者研究认为附红细胞体可能含有 RNA 和 DNA。 

    附红细胞体对苯胺色素易于着染,张和平对猪附红细胞体进行染色,然后油镜下观察,发现附红细胞体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瑞氏染色呈紫蓝色。吖啶橙染色为典型的黄绿色荧光,对碘不着色。在油镜下,调节微调螺旋时折光性较强,附红细胞体中央发亮,形似空泡。

3 分布及增殖方式

    附红细胞体在红细胞表面及内部都有存在,也有的游离在血浆中。一条茂等发现,人工感染的绵羊的骨髓中存在有附红细胞体,冯立明、裴标等也曾在病人的骨髓中发现大量附红细胞体,而且在血液中增加之前,骨髓中已显著增多。因此研究者认为附红细胞体增殖部位可能主要在骨髓。

    对于附红细胞体的增殖方式至今尚不十分清楚,Keetoon等曾发现附红细胞体是以二裂方式增殖;Zachary等发现附红细胞体是以出芽方式进行复制的。中国的冯立明和许耀成分别发现,附红细胞体是以裂解增殖的方式进行增殖的。

4 培养特性

    目前,由于附红细胞体在宿主红细胞上以直接分裂或出芽的方式进行增殖,所以还没有发现体外培养附红细胞体的最佳方式。Smith对猪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培养。Nonaka等对猪附红细胞体在厌氧环境下,用 rEM 培养液加入10%犊牛血清并加入肌酐可连续培养 72h。张守发等用分别含 40%的犊牛血清的 RPMI-1640、D-MEM、M-199 三种培养基,37℃下培养牛附红细胞体,在RPMI-1640 培养基中,每 12h 更换 1 次培养液,并补充适量正常红细胞,可连续传代培养可达 44 代以上。杨世锦,用人和猪等 8 种动物的红细胞加入 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猪附红细胞体,发现猪附红细胞体对人、猪、兔、小白鼠、绵羊、山羊、黄牛、犬、鸡的红细胞皆有感染性,其中猪红细胞可传代培养 36 代;山羊和黄牛可传 24 代;小白鼠可传 18 代;兔可传 9 代;人、犬的红细胞可传 7 代;绵羊、鸡红细胞可传 3 代。目前附红细胞体的体外培养条件比较苛刻,如果想要进一步进行附红细胞体的研究工作,对于其体外培养条件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5 生物活性

    附红细胞体病原对化学药品及干燥环境抵抗力较弱,对温度较敏感。将附红细胞体滴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 1min,复溶,只有极少部分还具有很弱的活动能力,自然干燥 2mins,复溶,几乎全部停止活动。一般消毒几分钟即可将其杀死,在含氯消毒剂中 1min 中即可全部灭活,在含碘消毒剂中很快失去活性,停止运动,而在酸性溶液里其活性会增强。杜海霞研究发现,附红细胞体在 3%-5%甲酚皂溶液中,5min 即可失活,3%-5%石碳酸溶液中 4-6h 死亡。在 3%苛性钠溶液中18-24h,较大个体被杀死,小球性的仍然能够运动。0.1%新洁尔灭中 24h,附红细胞体仍能活泼运动。附红细胞体在 75℃-100℃水浴中作用 1min,即失去活性停止运动,对低温抵抗力较强,0℃-4℃环境可存活 60d,并具有感染力,90天仍有约 30%的附红细胞体具有活性。

上一篇: 猪附红细胞体的病原学概述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