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千亿级畜牧产业链提前1年完成
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潍坊市于2010年制定了《潍坊市千亿级畜牧产业链发展规划》,计划到2012年用三年时间实现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目标。截至2011年底,全市畜牧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1044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千亿级畜牧产业链建设任务。目前,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15家,带动了400多家企业,6万多个养殖户,增加农民收入10亿元。
科学投入进一步加大。去年全市新开工建设畜牧项目373个,总投资190亿元,投资过亿元的现代畜牧业重点项目16个。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场改造、畜牧品牌创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畜牧业粪污治理等关键环节,对提升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畜牧业发展合力进一步形成。新培育、规范畜牧专业合作社典型52个,新增畜牧专业合作社43家。目前,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15家,带动了400多家企业,6万多个养殖户,增加农民收入10亿元。四个市级畜牧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了2011中国(潍坊)现代畜牧业博览会,协议成交额达4亿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积极搭建跨区域联合一体化发展平台,与上海、杭州、青岛等国内大城市联合建立完善了畜产品产销协作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一体化;与杭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
园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国家、省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创建行动,建成国家级畜牧示范园区12个、省级39个,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50个。积极推广生物利用等生态养殖技术,下大力气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加大畜禽污染治理力度。全市标准化养殖园区达到6680个,生态养殖园区2897个,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5010个。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在黄三角区域、南部山区和城市郊区新建改造畜牧园区176个。《潍坊市畜牧局关于〈潍坊市创建黄河三角洲高端畜产品加工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请示》获省畜牧局批复。加快研发、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投入专项资金成立信息公司,搭建起了畜牧电子信息研发和推广平台。
品牌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立足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畜牧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社引进、研发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附加值,搞好畜产品品牌认证,强化获证产地和产品监管,加快推进以驰名(著名)商标、中国(山东)名牌、“三品一标”为主要内容的畜牧品牌体系建设。去年全市新增品牌认证企业81家。截至目前,全市畜产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0个、山东名牌产品7个,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14个、无公害畜产品362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99个,品牌畜产品产量达106.3万吨、增长17%。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绩效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完善,以强制免疫为重点的综合防控得到较好落实。2011年对42个基层畜牧兽医站、6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209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对1000多名应急小分队组成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全市登记备案乡村兽医2395人。检测协会作用不断增强,检测动物疫病样品18.6万份,增长16.3%。
执法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在昌乐进行了畜牧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改革试点。认真落实规模养殖场官方兽医监管责任制,规模养殖场全部落实了登记备案、挂牌监管和生产过程档案化管理制度。严把屠宰加工环节畜禽“入厂、待宰、同步检疫、宰后处理”四个重点关口,屠宰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达100%。积极开展“瘦肉精”专项治理工作,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行为得到有效监控。加强畜产品检疫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了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电子出证、远程查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先后出动执法人员51746人(次)。探索建立了畜牧投入品达标认证、登记备案和等级管理制度,区域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兽药GMP企业、GSP企业发展到630家,认证数量居全省首位。
上一篇: 湘潭县荷叶坝村科技致富 13年间收入涨15倍
下一篇: 今年牛肉价格或仍将在高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