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荷叶坝村科技致富 13年间收入涨15倍
既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13年间竟从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的纯农业村,摇身一变,成了人均年收入9200元的省级科技示范村。据了解,这主要该归功于全村农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该村着手推广种植经济作物,并逐渐形成了花卉苗木、优质果木、高产油茶种植及生猪、肉兔养殖4大支柱产业。到201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9200元。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荷叶坝村的独特之处,可以从路说起。村级道路平坦通畅,地上的标线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全村25公里的村级公路有21.2公里实现了绿化,道路两旁整齐的桂花树像士兵一样欢迎来往的路人。同时,荷叶坝村处处皆风景,遍地是“黄金”。村主任罗波龙介绍,1370亩水田曾是该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那时村民年均收入不足600元。2002年,该村着手推广种植经济作物,并逐渐形成了花卉苗木、优质果木、高产油茶种植及生猪、肉兔养殖4大支柱产业。到201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9200元。
谈起荷叶坝村的转变,村支书彭文魁心中有本册子。从边防部队退伍后,彭文魁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经济情况如此不景气,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心想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由于该村是纯农业村,没有特别的资源优势,要发展必须有好的思路和规划。1998年,支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分析实际情况,找准了科技致富的道路。“最初,我们邀请农业专家上门授课。”彭文魁介绍,当时村上没有多媒体教室,更没有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授课教室从王家流动到李家,再从李家搬到刘家。尽管如此,村民的听课的积极性还是很高,人数最多的一次达到了113人。
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荷叶坝村也十分注重联系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生产技术培训。“那时候,村干部经常租中巴车带我们去外地‘取经’。”村上的养猪户李玉芬说。为了让村民更直观地感受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支村两委先后组织村民前往浏阳、宁乡、永州等地参观花卉苗木、鸡、蛇等特色养殖基地,实地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村民们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村上学习氛围日渐浓厚,村民纷纷利用自留地开展种养殖业,发展经济。
随着教育设施的提高,农民对科学知识的重视,各种先进农业产业和管理技术的普及,荷叶坝村逐渐摆脱了贫穷村的帽子,成为省级科技示范村。截至目前,荷叶坝村共有科技示范户28户,其中省级科技示范户3户,市级科技示范户6户,县级科技示范户21户。村主任罗波龙介绍,全村349户村民中,有70%的村民从事特色种养殖。
竹丝组的刘忠文是村上有名的肉兔养殖户。我们来到他家时,他刚从老县城送货回来。在肉兔养殖基地,刘忠文告诉我们,现在他家的一亩五分地里,全部种上了兔子爱吃的黑麦草。此外,他还购买材料制作了乳头式自动饮水系统。“1996年开始,我在自己家的一间房子里养了10只兔子,现在我已有3间饲养间。”刘忠文说,从1998年起,村上每年都会举办农业技术讲座,他也充分利用外出送货的机会,到书店买些肉兔养殖的书,学习新的养殖技术。现在,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肉兔的养殖技术,800只肉兔的养殖仅靠夫妻两人就可完成。刘忠文也因此被评为了省级劳动模范和省级科技示范户。
上一篇: 牧羊集团饲料机械享誉饲料工业展
下一篇: 山东潍坊千亿级畜牧产业链提前1年完成